近日,儲能產業鏈上的上市企業紛紛公布了2023年度及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報告。審視從產業鏈中的材料供應商、電芯制造商、PCS企業到系統集成公司等各環節的數據,可以觀察到由于鋰價波動和產品競爭日益激烈導致的同質化問題,使得項目招標價格呈現持續下降趨勢。
行業整體盈利水平面臨不確定性,產業壓力持續存在。儲能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導致不同企業間的盈利差距進一步擴大。有些企業日收入超過1億元,而有些則因連年虧損而面臨淘汰。海外市場的高需求和高利潤成為了行業渡過洗牌期的關鍵支撐,并吸引了眾多儲能企業競相布局。不過,一些地區對于產能本地化部署和碳足跡追溯等要求也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業績差距加大
儲能電芯作為儲能系統的核心設備,近期在財務表現上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態勢。據2023年及今年一季度的報告數據顯示,中創新航、德賽電池、南都電源等儲能電芯企業雖然業務營收顯著增長,但總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均出現大幅下滑。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大巨頭依然保持強勁勢頭,2023年寧德時代在儲能業務上實現營收599億元,同比增長33.17%,雖增速有所放緩,但高于其動力電池業務,凸顯儲能業務的增長潛力。而比亞迪在營收和凈利潤上也均實現超百億元。
中創新航作為新秀,在上市后交出首份完整年度財報,顯示營收達270.06億元,同比增長32.5%,但凈利潤同比下滑57%。公司指出,存貨資產減值、研發及行政銷售支出增加等因素對利潤造成較大影響。
孚能科技,作為軟包電池生產商,2023年凈虧損達18.68億元,已是連續四年虧損,累計虧損額近40億元。公司表示,高原材料成本和庫存占比是主要原因,同時原材料價格下滑導致產品銷售價格下調,進一步壓縮了毛利空間。
瑞浦蘭鈞作為全球儲能電芯出貨第四的企業,上市首年便虧損19.43億元,虧損幅度同比大幅增長331.1%,毛利同比下降73%至2.93億元,毛利率從7.4%驟降至2.1%。其中,儲能電池產品占其總收入的50.8%。這一數據無疑揭示了儲能電芯行業在價格競爭中的激烈程度,同時也暗示了二三線儲能電芯企業所面臨的嚴峻生存挑戰。
玩家開始淘汰出局
在儲能產業鏈中,系統集成領域的競爭態勢相較于電芯環節更為激烈。純系統集成企業相較于電芯廠商,技術門檻較低,主要依賴組裝生產或委托貼牌方式運營。隨著新型儲能技術的蓬勃發展,電池企業、PCS企業、風電光伏制造商、電氣設備制造商,乃至食品、教育機構等紛紛涉足系統集成領域。
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新注冊的儲能公司數量超過7萬家,初步形成規模的儲能系統企業約有100家,且不斷有新企業加入。然而,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當前儲能系統集成商面臨嚴峻的生存問題,預計今年將有高達80%的企業被淘汰出局。
跨界轉型的案例亦不乏其例。南方黑芝麻去年宣布將旗下子公司轉型為儲能鋰電池生產經營,并投資35億元建設儲能電池生產基地,此舉曾引起業內廣泛關注。然而,由于新能源電池市場形勢的急劇變化,南方黑芝麻近日表示將暫緩項目建設,等待最佳時機以避免不必要的投資成本和損失。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華軟科技。該公司發布公告稱,由于市場行情、投資環境及行政審批政策的變化,公司原計劃的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推進緩慢,未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公司決定終止兩個合計年產值18000噸的電解液添加劑項目。這些案例均凸顯了儲能系統集成領域競爭的殘酷性,以及新入局者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不斷尋找第二曲線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的初步調研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鋰電池出貨量達到200GWh,同比增長18%。其中,儲能電池出貨量占據顯著份額,為40GWh,同比增長14%。這一數據表明,盡管面臨多重挑戰,但儲能產業整體仍呈現出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
從相關企業一季度報告來看,儲能行業正在逐步擺脫庫存積壓和價格競爭的困境,積極尋找長期生存策略。降本增效成為各企業競爭的關鍵,其中華寶新能作為便攜儲能領域的領軍企業,通過優化成本結構、精準廣告推廣等措施,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89%,凈利潤更是同比大增197.73%,實現了扭虧為盈的顯著成績。
與此同時,海外儲能市場因其成熟度高、產品單價高以及部分地區政策補貼等因素,成為儲能企業穿越行業洗牌周期的有力支撐。以國軒高科為例,受益于海外業務的強勁增長,去年該公司收入達到316.05億元,同比增長37.11%,凈利潤更是創下七年新高。其中,海外地區營收增幅超過115%,貢獻了總營收的約五分之一。今年一季度,國軒高科預計出貨量將達到10-11GWh,海外業務占比將進一步提升。該公司還計劃到2030年,在國內外分別實現300GWh的產能規模,總產能規模將達到600GWh。
為了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儲能企業正加速海外市場本土化落地,實現從“產在國內,銷往海外”到“總部國內,產銷海外”的戰略轉變。派能科技也表達了深化全球戰略布局、推動海外業務持續發展的決心,并已在意大利建立了海外首座儲能工廠,顯著提升企業本地服務能力,為未來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和抵御風險奠定堅實基礎。
聲明: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