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蜂巢能源全球合作伙伴峰會上,蜂巢能源董事長楊紅新的“2024年儲能企業有可能淘汰掉50%。”言論,引發行業關注和討論。
事實上,在幾個月前的儲能展覽會上,深耕工商業儲能領域的資深人士告訴維科網儲能,“據我們了解,市場上已經有約30%的玩家退出了工商業儲能市場,其中大部分是做系統集成的公司。”
不過,更嚴峻的情況是,在行業出海面臨地緣政治、關稅政策等變化影響,加之國內前期儲能規劃產能的爬坡和釋放,儲能招標價格下滑趨勢仍看不到拐點,明后年將是行業加速淘汰階段。對儲能廠商而言,該如何度過這段“艱難時期”,成為“剩者”?
“一半儲能企業或被淘汰”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6687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約2260萬千瓦/4870萬千瓦時,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裝機規模。
業內預計2024年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量將大幅增長,可能等于或超過歷史累計裝機量總和。
在儲能高速發展的時候,得益于國內儲能行業完善的產業鏈布局,不少新進的皮包公司玩家可以迅速切入到工商業儲能領域。
據企查查數據,截至今年4月初,儲能企業已上升至18.5萬家,僅2023年一年新增超過7.3萬家,是過去5年的總和。其中儲能系統集成商超過4.8萬家,市場極度飽和。
“市場上已經有30%左右的玩家退出了儲能市場,其中大部分是做系統集成的。”前述人士告訴維科網儲能,2024年,國內儲能市場上,系統集成的廠商競爭更激烈,今年估計有一半以上的儲能系統公司出局。
事實上,也有大型電池廠商持相同觀點。日前,據報道,蜂巢能源董事長楊紅新在全球合作伙伴峰會發言中表示,2024年儲能企業有可能淘汰掉50%,動力電池企業到年底可能不會超過40家。他認為更嚴峻的是,明后年仍將是行業加速淘汰階段。
楊紅新認為,2024年是鋰電行業深度調整的元年,產能過剩、融資變差、價格內卷、經營挑戰問題都在今年集中體現。
加速淘汰期,如何才能成為“剩者”?
隨著市場玩家的飽和、價格競爭的白熱化,如今儲能企業正在學習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通過提升產品競爭力、壓降原材料成本、優化員工結構等方式來降本增效。
“儲能尤其是工商業儲能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可能不像以前一樣賺快錢、大錢,但相對其他行業,算是過得還不錯的了。國內市場上市場規模容量這么大,增長速度還這么快的賽道,能有幾個?”有儲能行業人士向維科網儲能表示。
儲能廠商之間在產品容量、技術難度等方面展開激烈競爭。從今年至今的多個儲能展會情況來看,廠商密集發布新產品,集中在提升單位面積能量密度、產品安全性,降低成本、提升項目經濟性。
具體來看,2023年以來,搭載300Ah+電芯的20尺5MWh+的集裝箱式儲能是行業主流方向。但從今年情況來看,大容量趨勢仍在繼續。
在20尺集裝箱內,遠景能源“交直一體”EnPower儲能系統的容量是5.6MWh;南都電源690Ah超大容量電池,在20尺標準柜下可擴展至6MWh;寧德時代天恒儲能系統把容量做到了6.25MWh,比亞迪新一代魔方系統可以做到6.432MWh,蜂巢能源的短刀液冷儲能系統做到了高達6.9MWh,瑞浦蘭鈞同樣發布6.9MWh儲能電池艙。
在會上,蜂巢能源也透露其應對“淘汰期”的策略。據悉,蜂巢能源重新梳理了所有業務,計劃砍掉競爭力低、增長率低、虧損的業務,聚焦電芯、模組、Pack和BMS業務。與此同時,蜂巢能源將通過技術降本、采購降本、銷售結構調整等方式降本。
目前,通過瘦身降本等舉措,蜂巢能源制造成本已經下降40%,人工成本下降15%,穩產產線的良率達到96%。蜂巢能源儲能銷售中心總經理董博指出,蜂巢能源在儲能側將以安全為基石,做到電芯安全、熱管理安全、電氣安全三位一體,降低系統成本,增大電池容量,有效提升行業競爭力。
2024年是儲能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一年。隨著工商業儲能市場的競爭逐漸變得激烈,廠商們根據用戶痛點,推出差異化的細分場景解決方案,深入具體應用場景。
來源:OFweek儲能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