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儲能 > 動態

中國電氣狂攬200億訂單,超百家央國企將成儲能行業“主角”?

IPFS第一社區 發布時間:2024-07-12 15:03:21  作者:楊銳

  01

  近日,兩則采購消息轟動業界。

  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中國電氣裝備集團)7月2日的采購信息顯示,此次采購共分四個標段,其中,儲能電芯、PCS裸機集采規模分別為14.54GWh、11.65GW,刷新行業紀錄。

  據行業媒體儲能研究院初步估算,本輪采購資金可達200億規模。

  本次采購中,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氣裝備儲能)也首次亮相。

  作為電力設備制造行業的重要骨干央企,2021年,中國電氣裝備由我國電氣設備四大王牌企業中國西電、平高電氣、許繼電氣、山東電工電氣整合而成。

  去年底,開始有消息稱,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即將重組旗下儲能公司,成立新的儲能公司,整合儲能業務。今年2月21日靴子落地,中國電氣裝備儲能公司成立。

  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寧德時代新能源產業投資、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平高集團、許繼集團、山東電工電氣集團、北京索英電氣、中電博瑞技8家公司共同持股。

  其中,原屬于國家電網旗下的許繼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工電氣集團均從事儲能設備相關研發制造業務,且都已在儲能領域榜上有名。寧德時代新能源產業投資則成立于2020年7月21日,為“鋰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的全資子公司。

  這幾家儲能頭部企業強強聯合,勢必將形成國內特大型儲能裝備及整體解決方案集成商。

  數據顯示,2020年-2023年上半年,中國電氣裝備充換電及儲能業務已經實現營收17.74億元、20.88億元、67.01億元、52.15億元,累計營收近150億元。

  據統計,僅去年一年,中國電氣裝備的儲能等戰略性新興業務全年新簽合同額627.2億元,同比增長91.76%。在建在運儲能項目超過9GWh,為全球最大的儲能服務商之一。

  實際上,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的目標已經直指“世界一流”。根據集團官微介紹,關于儲能公司成立初衷有這樣的描述:“以打造央企儲能業務頭部企業為目標”,“帶動儲能產業朝著世界一流水平邁進”。

  不僅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去年以來,大批央國企在發力布局儲能。

  在中國電氣設備儲能成立兩個月前,國家管網集團儲能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管網儲能公司”)也于上海成立,注冊資金50億元。

  除了儲能技術服務之外,管網儲能公司的業務還包括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勘查、開采,礦物洗選加工,陸地管道運輸等,將開展儲氣、儲氫、儲二氧化碳、儲空氣等技術研究。業內普遍認為,國家管網公司在天然氣領域的管道優勢可支持其開拓氫儲能等業務。

  近年來,在新型電力系統有實際調節需求和各地及能源企業發展新興產業的背景下,儲能領域成為國有企業的投資熱點,發電、電網、油氣、能源建設等央企以成立新公司、參股、項目合作等形式布局儲能業務。一位熟悉國資人士表示,“現在頗有點千軍萬馬做儲能的意思”。

  02

  『預見能源』梳理,在諸多參與儲能相關領域布局的央國企勢力,主要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包括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在內的“兩網五大六小兩建”這些傳統電力央國企。

  國網方面,既有重點布局釩礦資源的明星電力,專做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開發的國網新源,主攻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的國網英大、武漢南瑞,也有具備全場景構網型系列產品的國電南瑞、涉足儲能電站數字化運維及虛擬電廠的國網信通、遠光軟件。

  南方電網方面,南網儲能、南網科技、南網能源三家上市公司均深耕于儲能相關領域。

  五大六小發電集團方面,僅國家電投旗下就有吉電股份、中國電力、貴州金元、融和元儲、新源智儲、和瑞儲能等涉及項目和產品開發的儲能企業

  中國能建、中國電建這“兩建”,除了承擔儲能項目設計及建設者角色,近些年也開始注重儲能項目開發,其中涉及中國能建旗下中儲科技、葛洲壩裝備兩家。

  第二類,是傳統電力央國企之外,跨界而來的的央國企集團。

  首先是同屬能源行業的石油化工類央國企。

  “三桶油”之一的中石油,其儲能發展方向不僅僅包括儲能電池、BMS及EMS三大核心設備的研發,以及電池pack、系統集成和示范應用,其旗下國家管網集團儲能技術有限公司,還專為集團旗下儲氣庫等儲氣設施設立,推斷或進入壓縮空氣儲能領域。

  中國化工集團方面,其旗下的東華科技則涉及熔鹽儲能、鹽湖提鋰、鋰電材料工程等相關領域。

  去年3月2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指出,將“大力推進油氣企業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快提升油氣上游新能源存儲消納能力,推動新型儲能在油氣上游規模化應用”“促進儲能在電源側、油氣勘探開發用戶側多場景應用,有序推動儲能與新能源協同發展”。

  未來,“三桶油”有望成為儲能市場新勢力。

  再次是礦業鋼鐵類央國企。

  據《國資報告》披露,中鹽集團旗下的中鹽鹽穴綜合利用公司,正在加大鹽穴儲能國家示范項目應用推廣和全國布局,目標是到2030年建成較為完整的鹽穴綜合利用產業體系,并將資產總額翻兩番,營業收入提高20倍以上。

  實際上,近年來,鹽業集團也成為央國企跨界進軍儲能行業的一支力量。包括中國鹽業、雪天鹽業、江蘇鹽業等都設立有儲能子公司,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專注于鹽穴儲能領域。

  其他礦業企業方面,金屬礦業巨頭五礦集團旗下長遠理科、中國中冶、株冶集團等上市公司,則布局了電池材料領域相關業務。

  此外,礦冶科技集團旗下當升科技、有色礦業集團旗下中色正元、福建冶金控股旗下廈鎢新能,也或專注鋰電,或進軍鈉電正極材料,加速儲能布局。

  鋼鐵公司方面,全球第一大鋼鐵制造商寶武鋼鐵集團下屬中鋼礦業、西藏礦業、寶武碳業、寶武清能分別在釩礦資源、鹽湖提鋰、鋰電負極材料、氫能及源網荷儲一體化等儲能上游多方面有所布局。而鞍鋼集團旗下釩鈦股份近年來則正發力釩鈦及釩電池產業。

  第三類是機械交通領域央國企。

  中車集團是在這部分央國企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一個。其下共有中車株洲所、中車四方所、中車長江集團三大儲能業務主體。其中,中車株洲所繼2022年的強勁沖擊力,在2023年拿下超10GWh儲能系統集采訂單。

  一重集團、國機集團在飛輪儲能領域成果較為顯著。國機重裝旗下二重德陽儲能科技是國內最早從事飛輪儲能技術的企業之一。

  中國船舶集團旗下風帆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航天柏克科技分別具備儲能系統集成能力。前者保定蓄電池廠,為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生產商,已在內蒙古、新疆、甘肅等地建成多個大規模新型儲能項目。

  最后一類是地方國企。

  以廣州為例,在2023年7月,廣州產投集團聯合廣州發展、廣州工控、廣州地鐵設計院、鵬輝能源、智光電氣等產業集團和上市公司注冊成立了廣州儲能集團,注冊資本20億元。集團的成立將統籌推進廣州儲能產業投資開發,打造當地儲能產業“鏈主”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儲能集成企業的頭部格局還有待形成,對央國企來說有一定的市場機會。央國企在技術積累、業務資源、資金配套等方面有一定優勢,入局儲能行業能引領儲能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央國企大量涌入儲能行業,或將改變行業格局。

  鵬輝能源總裁甄少強就曾表示,從目前的行業形勢來看,未來央國企或者某地方集團或將成為儲能行業的主力,而民營企業或將成為“配角”。

  但也有民企從業人員持樂觀態度,認為央國企進場“說明儲能未來可期”。

  來源:IPFS第一社區 文/楊銳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全国无码视频中文字幕,无码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69aV,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在线观看亚州精品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 亚洲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 日韩精品国产aV | 自拍偷拍亚洲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