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坤資產”發布消息,8月5日,東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東坤資產)與遼寧省昌圖縣人民政府簽署100兆瓦飛輪電化學混合儲能項目框架協議。
圖片來源:東坤資產
據介紹,簽約項目是由東坤資產擬投資9.5億元建設,規劃占地80畝,項目規模100兆瓦,是遼寧省昌圖縣首個采用飛輪加電化學混合的新型儲能項目,預計在2024年10月前開工建設。
項目建成后,將為遼寧昌圖縣帶來年營業收入達2.6億元,稅收5000萬元,對昌圖縣優化產業結構、推進城市轉型升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024年4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電力系統新型儲能電站規劃設計技術導則》更指出宜根據系統需求采用混合儲能技術,綜合發揮多種類型儲能的優勢,協同參與系統優化運行。
與傳統單一儲能技術相比,混合儲能技術結合了多種不同儲能方式,綜合利用了多種技術的優勢,彌補了單一儲能技術的缺陷,同時也克服了儲能系統運行效率不高等問題。
同時,混合儲能技術更為靈活與智能化,通過計算機、物聯網等新技術手段,能夠對儲能系統中的各種儲能設備進行協調控制,使得整個系統的儲能效率得到最大化提升,同時實現對供電網絡的動態調節和優化調度,增強微電網的運行穩定性及供電質量。
另外,混合儲能有助于降低系統成本,兩個或多個儲能系統可以共享大部分相同的電力電子和電網連接硬件設備,降低初裝成本及維護成本。
鋰電池混合其他技術路線的項目應用陸續出現,多種新型儲能技術互補以適用多元場景訴求。長期看,隨著儲能應用場景更加多元和多種新型儲能技術更加成熟,在經濟性與適用性的綜合考量下,混合式儲能組合應用將會成為發展方向。
因此,開展面向新能源消納的長短周期混合儲能的優化配置、協同控制以及能量管理技術研究,以充分發揮長短周期混合儲能之間的互補優勢,滿足未來電力系統清潔、安全、高效等多方面需求具備充足的必要性。
目前,長短周期儲能技術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由于儲能系統本身運行特性的復雜性,導致其優化配置、協同控制及能源管理等關鍵技術應用并不成熟,相關實際工程也處于應用示范階段,還需要根據實際應用場景進行不斷完善。同時,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進步,更多性能優秀的儲能類型將不斷涌現,加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長短周期儲能技術將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發揮更大的支撐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