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燒煤不燒氣,不曬太陽不吹風,照樣可以“發電”。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背后正是看不見的“虛擬電廠”。8月13日,國網湖北電力虛擬電廠調控一體化平臺的最新數據顯示:湖北虛擬電廠接入資源總量達到2023.7萬千瓦、可調節能力達到150萬千瓦,為全國最大。
黃石磁湖電廠,工作人員正在操作虛擬電廠云平臺。 (湖北日報通訊員 曹祥魁 攝)
虛擬電廠相當于一個智慧大腦,可智能調度、實時監測和深度分析發電、用電狀態,調節部分用電需求,實現電力實時平衡,起到和發電廠發電類似的效果。“以一個園區為例,虛擬電廠可以把工廠、樓宇、園區內的各類可調節用電資源匯聚起來,通過智能調度,讓發電與用電兩端供需實時平衡。”國網湖北電力虛擬電廠辦公室負責人汪紅波介紹。
湖北虛擬電廠2023.7萬千瓦的接入資源總量,已接近一個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在這個資源池里,可調節的電力資源達到150萬千瓦。
目前,湖北各地有31家虛擬電廠已接入虛擬電廠調控一體化平臺,它們分布于武漢、黃石、鄂州、孝感、宜昌、黃岡、十堰、荊門等地,可調節資源種類不僅有光伏、儲能、工業園區用能、大型商超用能、社會空調用能等,還包含了1萬余座5G基站和3700多座新能源汽車充電站。
聚沙成塔形成的資源池效果很可觀。汪紅波介紹,虛擬電廠可用于電網“削峰填谷”,如夏季某用電高峰時段通過虛擬電廠聚合150萬千瓦電力,相當于一個百萬人口城市的用電需求均由虛擬電廠支撐,幫助電網實現電力實時平衡。
虛擬電廠還能大幅節約電網建設投入,如建設一座裝機容量200萬千瓦的火力發電廠,其預計總投資將近80億元,而建設虛擬電廠的投入遠少于此。
湖北開展了更深入的技術探索。去年5月,國網湖北電力成功測試了5G鐵塔基站參與虛擬電廠用電負荷調峰;去年9月,又完成電動汽車放電實用化驗證,電動汽車可向電網反向供電,成為虛擬電廠的一部分。去年底,國網湖北電科院自主研制成功虛擬電廠邊緣網關,使虛擬電廠數據和調度指令傳輸更暢通。
湖北還在積極探索虛擬電廠市場化交易運營。黃石磁湖電廠是省內較早上線運行的虛擬電廠之一,已有8家企業簽訂負荷聚合協議,企業根據電網需求調整用電時段和用電功率形成調峰貢獻,依據貢獻多少獲取補貼收入。
建設虛擬電廠是大勢所趨。汪紅波表示,通過市場化方式,虛擬電廠為企業提供了新的降本增收渠道,符合未來能源清潔低碳發展趨勢,隨著電網中的分布式能源、電動汽車、新型儲能等負荷日益增多,建設更靈活的虛擬電廠很有必要。
來源: 湖北日報記者 彭一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