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有5家高新技術企業誕生、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8.1%……當前,安徽合肥正積極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一系列面向前沿技術產業的新成果、新動能不斷涌現。
10月29日,經過半年試運行的合肥新質生產力綜合應用平臺正式上線,基于電力大數據透視以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全產業鏈發展態勢。這一平臺由合肥供電公司開發建設。
合肥供電公司在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數字化部的指導下,聯動政府相關部門,全面梳理新質生產力產業鏈圖譜關系,開展電力數據與稅務、產值等經濟數據的融合分析,建設新質生產力綜合應用平臺。通過自主研發產業鏈發展均衡度、企業成熟度等多維模型算法,該公司從區域視角分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匹配度,服務政府有關部門了解產業分布情況,并對用電量與產值不匹配、產能下行等風險產業、企業有關情況進行預警。
今年4月份,新質生產力綜合應用平臺上線試運行,對全市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九大未來產業以及重點企業進行常態化監測跟蹤。截至目前,平臺已累計向政府有關部門推送預警信息35條,助力合肥市經濟運行調度工作。
合肥被工信部批準為全國唯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國網安徽電力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圍繞產業規模增速、生產設備利用率、全鏈條匹配率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電力綜合發展(EDI)指數。該指數被納入合肥新質生產力綜合應用平臺。
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合肥市整車制造企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62.27%,而零部件制造企業用電量增長19.67%,全鏈條匹配率指標下降,區域整車制造與車窗玻璃、輪胎等零部件制造發展速度不匹配。政府有關部門有的放矢,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配套項目,引入多家汽車零部件制造龍頭企業,增強核心零部件與汽車整車制造企業的合作黏性,補強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助推新能源產業集群建設。
國網安徽電力以數據分析服務為抓手,推動所屬各供電公司常態化推出電力大數據分析成果,在電力看經濟、電力助應急等多個領域主動服務,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劉康健 李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