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袁俊球,中共黨員,江蘇常州金壇金能電力有限公司博源智慧能源服務中心主任,曾獲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勞動模范等榮譽。
●勞動者說
電力供應不僅僅是一種商品,更是一種服務、一種智慧。
6月24日7時,在位于江蘇常州金壇區金湖路的江蘇波仕曼制衣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拿起蒸汽熨斗開始熨燙衣服。與此同時,在波仕曼制衣公司隔壁的常州金壇區供電公司生產基地,常州金壇金能電力有限公司博源智慧能源服務中心主任袁俊球正帶著幾名年輕的技術人員調試基地的蒸汽供給裝置。這個裝置通過蒸汽管道與波仕曼制衣公司的生產車間連接,正源源不斷地提供蒸汽供工人熨燙、除濕等。
這些蒸汽供給裝置正是由袁俊球牽頭研發的。近年來,袁俊球專注于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在電熱耦合、智慧漁業、糧食烘干等領域取得多項創新成果。目前,他牽頭及參與研發的成果獲國家專利授權30項。
憑著一股倔勁 干一行、鉆一行
袁俊球的脾氣有點倔,一旦他認準一件事,就一定會鉚足勁做好。參加工作之后,憑著這股倔勁,他“干一行、鉆一行”。1992年入職以來,袁俊球先后從事過調度、變電運行、輸電線路運維等工作。在每個崗位上,他都兢兢業業、業績拔尖。2005年,袁俊球調入金壇區供電公司營銷部擔任需求側管理專職。
經常與客戶打交道的袁俊球發現,客戶在新建用電工程時自主尋找的設計和施工單位水平參差不齊,客戶側配電設備出現問題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時還可能影響電網安全運行。
于是,袁俊球有了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定制”用電設備智能運維服務的想法。他開始摸索并著手建設智慧能源云網平臺,想通過平臺實現客戶配電設備運行數據的遠程采集和監控。
到了2015年,隨著常州地區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客戶內部配電設備故障進而影響電網運行的事件日趨增多,用電檢查管理越發困難。金壇區供電公司正式指派袁俊球開展綜合能源服務工作。2016年8月,該公司成立常州金壇金能電力有限公司博源智慧能源服務中心。當年12月,袁俊球被選派任該中心副主任。
同年,在位于金壇區的金廣場上,4座無人值守配電房用上了袁俊球主持開發的試運行中的智慧能源云網平臺,實現了門禁、消防、水位等情況的遠程監控。這也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首批開展運維服務的無人值守客戶配電房。2017年6月,智慧能源云網平臺完善了綠色用能、經濟用能等客戶需求側管理功能,正式投運。如今,已有超過300家用電企業享受到了博源智慧能源服務中心“個性化定制”的綜合能源服務。
靈活變通有妙招 服務企業節能降碳
2016年年底,江蘇省印發《“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方案》,要求對35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全部淘汰或實施清潔能源替代。但金壇區紡織、印染等行業的蒸汽需求日趨增長,如何更清潔、低成本地制取蒸汽,成為擺在這類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袁俊球深入思考這一問題后想到,可以用夜間谷電低成本優勢制取蒸汽。但是,企業大都在白天使用蒸汽,夜間制取的蒸汽要先儲存。但蒸汽的體積較大,正常情況下無法大量儲存。他想到了壓縮蒸汽的方法:在高壓下制取的蒸汽能以高溫水的形式儲存,需要時再釋放出來。
蒸汽儲存的問題解決了,谷電制取蒸汽的路子也就能走通了。2020年,袁俊球牽頭研發的谷電蒸汽蓄熱鍋爐在金壇區指前鎮卿卿針織廠正式投用。這種鍋爐可以在夜間使用便宜的谷電生產蒸汽,并將蒸汽存儲在蓄熱罐中,將電制蒸汽成本從600元/噸壓降至200元/噸以下。
之后,袁俊球又有了利用分布式光伏制取蒸汽的設想。2023年5月,這一設想在金壇鴻瑞昌泰紡織有限公司變成現實。在袁俊球的建議和幫助下,企業自建了一個能源站,白天消納屋頂光伏設備所發電量,晚上利用谷電制取蒸汽,使得每噸蒸汽制取成本又降低了80元。
袁俊球還想到,如果能夠回收工業余熱,效率還可以進一步提高。于是,他帶領團隊持續研發攻關。
2023年10月,袁俊球得知,波仕曼制衣公司因為生產服裝使用燃煤蒸汽鍋爐產生污染較大,未達到歐盟碳排放相關標準,極有可能錯失瑞典某企業一筆大額外貿訂單。他立即為該企業提供了解決方案并得到認同。當年12月,工業余熱、夜間谷電和光伏發電輪番制取蒸汽的“增強版”鍋爐在波仕曼制衣公司投用。與原來使用燃煤鍋爐相比,平均每噸蒸汽制取的能耗降低44%,碳排放量減少64%。
不斷研發新技術 讓農業發展更智慧
2016年的一天,袁俊球在魚塘釣魚時聽到一旁的養殖戶說,前幾天魚塘意外斷電,魚因缺氧死了很多。他當即放下魚竿,上前詢問具體情況。了解到很多養殖戶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后,他不禁思索:能否利用大數據實現精細化、智能化養魚,讓養魚這項“經驗活”變成“智慧活”?
之后,歷時兩年多,袁俊球帶領團隊將水質數據和電力數據深度融合,打造了以養殖為主、發電為輔的“漁光儲一體化”智慧漁業用能新場景,并在已有的智慧能源云網平臺上構建了智能漁業功能模塊。一旦斷電,該模塊可以自動告警,為漁民爭取應對斷電的黃金半小時。
2018年,“漁光儲一體化”智慧漁業新場景相關設備率先在江蘇金壇數字化漁場落地。養殖戶通過手機就能管理魚塘,實現按需增氧、有序增氧和問題智能預警,降低水產品死亡率。升級改造后,漁場綜合運行成本下降了40%,產量提升了30%。目前,相關設備已在金壇區儒林鎮柚山村等地推廣應用150套。
袁俊球還致力于助力農業發展。傳統的糧食烘干機大多將煤炭、柴油等作為燃料,存在環境污染嚴重、烘干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僅金壇區就有燃煤糧食烘干機400多臺。袁俊球調研了解情況后,帶領團隊研發出了“熱泵+熱回收”技術,并于2021年11月幫助金壇區百果園農機專業合作社實施了糧食烘干機空氣源熱泵熱回收改造。改造后,該合作社每噸糧食的烘干成本由原來的約150元降至25元。2022年,實現空氣源熱泵熱回收改造的糧食烘干機被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列為典型設計推廣。
目前,袁俊球正帶領團隊推進更高效的負壓閉式循環糧食電烘干系統研發等項目,進一步服務客戶節能降碳。(劉甜 夏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