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首席專家國網山東電科院劉新首創了全國電力大數據分析應用技術體系一張圖,帶頭研發“自動化AI建模平臺”。她帶領團隊先后完成大數據技術攻關50余項,獲得了省部級領導批示40余項,取得100余項國家專利,團隊參加國家級、省部級專業競賽6項,獲獎30余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項3項,技能興魯一等獎,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榮獲各類科技獎項12項;主編2部專著,牽頭5項標準編制,發表論文及專利20余篇。先后榮獲山東省技術能手,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巾幗建功、青年崗位能手、優秀班組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在國網山東電科院科技信息中心的辦公室,劉新面對電腦陷入了沉思。電腦屏幕上閃動的密密麻麻的數據,令人眼花繚亂。劉新邊滑動鼠標邊介紹道,在他們的數據中臺有近1.8千萬億字節的數據,1千萬億字節的數據大約是4千億頁文本,從這么多數據中要根據業務挖掘出有用的,就像大海撈針,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技術。數據挖掘和分析難度較大。劉新研究的大數據應用技術體系一張圖,為的是統一技術路線,簡化開發流程,提高數據分析能力,精準賦能業務,AI建模平臺也是國網首創的自動化數據分析平臺。
劉新作為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小數點團隊的“帶頭人”,矢志不渝地投入數據專業的建設工作中。以“數”為帆,筑夢數智電網,她十七年砥礪深耕,促進電力大數據技術升級和突破,開啟了山東電網數字賦能新篇章。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無論是搞科研,還是做數字化支撐,劉新一直保持著認真嚴謹的態度,永葆“創”的勁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2023年,劉新帶領著團隊攻下一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實現該院首次牽頭立項網絡安全方向國家級項目,與王小云院士團隊攜手成立國內首個數據應用與安全技術研究聯合實驗室。培養了3名山東省技術能手,1名省公司高級專家,1人獲評“國網公司青年托舉人才”,科研創新成績在質量和數量方面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電力數據是反映經濟情況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但是又具有敏感性、保密性,不能直接對外輸出,因此需要借助隱私計算、區塊鏈、數據沙箱等技術。依托國重“區塊鏈”重點專項,劉新積極推進了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技術與電網業務融合創新,有力賦能了電力數據價值釋放。通過隱私計算的方式,推動電力數據與人社、人口庫、移動通信等數據端多方協同、融合創新,已逐步應用于獨居老人智能監護、電費催繳、經濟運行模型等場景。
矢志不渝“闖”下去,就要保持乘風破浪的氣概,“闖”意味著啃“硬骨頭”、接“燙手山芋”,需要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干常人未曾干過的事。劉新牽頭了國網總部電力大數據應用技術體系建設,首創了全國電力大數據分析應用技術體系一張圖,構建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為“兩支撐三賦能”的大數據業務體系夯實技術底座,將數據分析能力真正嵌入業務流程和基層活動中。她與團隊共同助力山東數字電網的發展,研發了國網首個AI自動化建模平臺,支撐復雜應用場景下的數據模型快速構建、敏捷迭代。通過該平臺,之前需要60天才能完成的數據分析工作,如今只需要6天即可,工作效率提升了10倍。
“人才是‘第一資源’。”這是劉新經常說的一句話,她持續打造山東公司兩支優秀數據團隊。遴選培養懂業務、會技術、有興趣的復合型人才組建了數字化柔性團隊,她帶領的團隊覆蓋專業最廣,技術最先進,凝聚力最強,在省“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中,包攬一二三等獎14項,獲獎數量全省最多。參加國網競賽,團隊包攬了前三名的好成績。
在培養團隊過程中,她創新了“選、練、賽、用、評”成才培養思路,圍繞技能水平培養、業務能力提升兩條主線,實行“賽道制”培訓模式,培養跨專業融合的業務數據分析師。同時充分發揮數據交易市場人才板塊激勵評價作用,結合公司數據專業重點難點工作揭榜掛帥,按季度組織內部交流競賽,將人才優勢轉化為公司數字化發展的動能。
劉新和她的團隊正在用“數智夢”繪制新型電力系統新藍圖,以“大云物移智鏈”等現代信息技術為驅動,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路徑,聚焦新型電力系統,用數智化把目標與現實耦合,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通訊員 張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