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能源結構加速轉型,傳統電力輸送方式日益難以滿足時代需求。憑借更高靈活性等技術優勢,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已成為助力清潔能源大規模并網的“金鑰匙”。標準是世界通用的技術語言,構建全面且先進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標準體系,以指導設備研發、工程建設等,對于我國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持續創新突破、走向國際舞臺并占據競爭優勢至關重要。
2004年,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高壓直流輸電技術與裝備團隊在國內率先啟動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研究。當時,國內外對此項技術的研究都還處于起步階段。團隊成員積極參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工作,并參與該技術全部國際標準的制定。2006年,國家電網公司組織召開“全控(輕型)直流輸電系統關鍵技術研究框架”研討會,該技術被正式命名為“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后被列入國家標準GB/T 40865-2021《柔性直流輸電術語》。
“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發展,從概念的提出到在工程中推廣,無先例可循,無標準可依,從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到自己牽頭成立IEC標準工作組,我們用了十幾年時間。”中國電科院副院長賀之淵回憶道。
工程應用是對技術的最終檢驗。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團隊歷經兩年探索提出了模塊化多電平臺技術方案,并于2011年參與建成亞洲首個柔直工程——上海南匯風電場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國家電網公司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家掌握柔性直流輸電全系列核心技術的企業。該工程的建設,為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國際標準化提供了寶貴的技術經驗和數據支持。上海南匯風電場柔性直流輸電工程還作為標準案例被寫入了國際大電網委員會(CIGRE)技術導則TB370。
攻克核心技術后,團隊自主研發了重大柔直高端系列裝備,破解了柔性直流向千兆瓦級以上容量發展的技術瓶頸,先后獲得中國專利金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柔性直流換流閥、高壓直流斷路器等相關產品被推廣應用到國內多個柔性直流工程中,相關技術填補了多項國際空白,我國因此實現了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領域的國際引領。
2013年,團隊啟動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此后承擔了英國、法國、荷蘭等國多項柔性直流工程的系統設計工作,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系列標準成為我國柔性直流高端裝備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通行證”。2022年,團隊中標德國BorWin6海上風電柔性直流并網工程,實現我國高端電力裝備首次在發達國家工程中應用。
經過多年積累,我國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2018年,團隊專家吳學光博士牽頭,主導成立了IEC首個關于柔性直流輸電系統性能的工作組,牽頭制定國際標準IEC TR 63363-1《柔性直流輸電系統特性 第一部分:穩態條件》。團隊在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建設中形成的裝備研發經驗,被寫入國際大電網委員會直流系統與電力電子專委《高壓直流輸電》綠皮書。團隊牽頭成立IEC TC115 ahG17高壓直流斷路器現場試驗工作組,團隊成員高沖博士作為召集人,牽頭從裝備方面持續完善標準體系。目前,團隊共牽頭編制IEC國際標準4項、CIGRE技術導則4項,牽頭完成兩項公司級柔性直流國際標準化科研項目。
從IEC、CIGRE的技術導則,到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標準體系實現了從“術語”到“零部件、設計、試驗、運行和檢修”全流程覆蓋,趨于完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成為公司推動技術、標準、裝備一體化“走出去”的重要成果。(別曉玉 馬巍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