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電網公司啟動市、縣、所組織結構變革工作以來,系統推進業務流程、權責分配、組織結構、崗位設置、人崗匹配的各層級全領域全方位的綜合性改革,解決傳統業務體系與先進數字技術發展應用的矛盾,破解科層制組織結構中執行力層層衰減的難題,實現企業自身執行力、效率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雙提升。
截至目前,該公司9家地市局及所屬99家縣區局已全面推廣實施,實現了改革有序推進、管理效率與服務能力“雙提升”的目標。
業務運轉由行政推動向數字驅動轉變
“本次變革是以數字化轉型為總牽引,把數字化深度嵌入業務變革各個環節,改變傳統的‘先定業務、再對接數字化需求’做法。”貴州電網公司創新與架構部總經理汪銳介紹,通過“讓數據多跑路”,數字化流程穿透層級串聯業務,精簡業務鏈條,暢通業務層級化堵點,將指標監控、客戶服務調度、配網搶修調度、作業視頻監控等運營管控手段融為一體,實現運營可視。
變革倒逼中低壓配網側數據短板快速補強,中壓停電感知準確率提升至99.5%,配電自動化有效覆蓋率同比提升210%,數據供給質量顯著提升。通過變革共重構85項系統流程,調整710個系統流程節點,核心業務運轉100%線上數字鏡像,實現運營可感、結果可測,全業務感知能力顯著增強。
截至目前,貴州電網公司深化數據智能化應用,發揮數據要素“去層級、破壁壘”效能,自主建設6138個數字分析場景和數字代人工具,基本實現全數據集中、全場景展示、全業務管控。
業務管理由分級授權向流程定責轉變
業務鏈條過長,執行力層層衰減;省、地、縣從方案策劃、實施、跟蹤、評價等在各自層級閉環流轉,核心職能分散、核心業務不聚焦;專業壁壘多、業務協同不順暢……這是變革前,貴州電網公司對照企業高質量發展要求,查找出的組織結構方面的短板、難點和痛點問題。
如何破解問題?貴州電網公司將分級授權下的“省、地、縣、所”層級化責任閉環變革為按“流程主人制”定責的跨層級責任貫通,將管理分級授權、層層職能管理變革為各層級按流程履責,一次授權、責任歸集,形成權責對等原則下的責任體系和功能定位。省公司做強策劃管控主體,抓好策劃、計劃、評價等管理事務;地市局做實區域運營主體,嵌入業務流程與縣區局“一起干”;縣區局做精一線作業服務主體,構建好基層作業單元。
“我們共計梳理歸集985項業務事項,其中,有573項業務責任主體調整為省、市兩級,縣區局責任主體業務數量下降58.2%,重點聚焦業務執行。”汪銳說。通過流程優化再造,該公司將策劃、計劃、評價等管理事務和分散運轉的同質化業務向上集約,同步去除重復派發、重復審核等冗余節點,核心業務流轉效率提升58.2%。
縣區局由綜合型單位向作業執行單元轉變
“機構由‘領導班子—職能部門—中心機構—班組(供電所)’變革為‘領導班子—班組(供電所)’。”這是貴州電網公司當前縣區局車間化班組化精簡機構的模式。通過縮減管理層級,重構人力資源配置,充實一線作業服務班組力量,大力提升自主核心能力。
“3437名原管理類人員調整為專業技術類和技能類人員,其中1864名員工充實至一線供電所,作業服務力量得到有效充實,隊伍配置更加合理。”貴州電網公司人力資源部副主任王煒介紹說。
在此基礎上,圍繞“縣區供電局功能定位不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減、員工成長通道暢通”的主導原則,貴州電網公司在業務集約、管理節點上移后,推行“大班組制”管理,以崗定責,精準培訓評價員工,具備核心技能員工提升19%,有效解決基層核心能力提升問題。(許正云 曾祥龍 周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