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川工作,但新買的房子在重慶,要辦理新裝用電,必須得專門跑一趟嗎?”8月初,秦女士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來到位于四川省鄰水縣的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大廳,向工作人員詢問。“我們這里就可以辦理。”工作人員回復。10分鐘后,秦女士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按流程辦完了所有手續。當天下午,她的二手房就完成了裝表接電。
從川渝高竹新區往返重慶大約需要一個小時,越來越多像秦女士一樣工作和生活在川渝兩地的人,感受到了跨省辦電的便捷。
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部署。 當年10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重磅落地。隨后,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的新區——川渝高竹新區在四川省鄰水縣與重慶市渝北區交界處應運而生。
在“雙城記”的宏大敘事中,電力是不容忽視的篇章。2022年6月14日,由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和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共同打造的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正式運行。該中心可受理跨省辦電業務,解決客戶異地辦電“折返跑”“兩頭跑”問題。客戶只需到中心,便可享受到“一窗受理、一站式辦理、一體化服務”的辦電體驗。針對入駐新區的新企業,該中心還提前獲取企業相關信息,并分配專屬大客戶經理提供點對點跟蹤服務,真正實現客戶“進一個門、辦兩地事”。
7月5日,四川渝興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殷光華來到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咨詢屋頂光伏建設和并網要求。半個月前,該企業部分辦公點從重慶遷至川渝高竹新區。在了解到他的需求后,供電服務中心的大客戶經理黃波立刻聯系設計公司,第二天就組織相關人員到企業現場開展查勘,并根據廠房面積和光照條件編寫建設屋頂光伏可行性分析報告。殷光華看著報告說:“真是沒想到,我能這么快就拿到分析報告!”
截至目前,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已受理跨省業務107余次,為1200余人次提供咨詢服務,為58戶跨省客戶辦理開戶和增容業務,實現“多件事變一件事,多家辦變一次辦”。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電網企業充分調動抓改革、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縱深推進川渝高竹新區電力服務改革。
辦電快只是第一步,用好電是關鍵。2023年7月3日起,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智慧能源服務平臺啟用,具有能效診斷、客戶畫像等功能,加速推進服務模式由“客戶來電、被動處置”向“系統研判、主動服務”升級。
6月10日,四川瑞創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庸健發現企業5月份電費明顯升高,就到中心查詢企業用能情況。工作人員余歡池登錄用能大數據監測平臺,數據顯示,該企業5月份峰時用電占比過高,谷時用電占比較低。結合多種數據圖綜合研判后,余歡池建議李庸健將企業峰段用電占比降低到20%以下、谷時用電占比提升到50%以上,按照企業目前產能,每月能節省電費近5000元。
“那我想看看我們重慶分公司的用能情況,也可以嗎?”李庸健問道。“沒問題,您位于高竹新區企業的信息已經提前關聯了重慶分公司的用能信息。”重慶市北供電公司入駐中心員工陳龍說道。
隨后,李庸健收到了一份包含兩家公司用電數據的能效賬單。“這份賬單不僅指導我們用能更科學,還提供了詳細的用能建議,為我們節省了不少成本。”李庸健說。8月初,他又收到一份新的能效賬單,通過調整生產時段,該企業7月份比上個月節約電費約5000元。
電力營商環境軟實力跟上了,電網發展硬支撐也不能少。原先,川渝高竹新區內四川鄰水縣和重慶渝北區茨竹鎮的配電網均為獨立運行,讓兩地配電網“手牽手”成為新區電力服務改革的重點內容。
為了助力新區“一年起步、三年打基礎、五年大發展”三步走建設規劃落地,提供更可靠的電能支撐,2023年5月,新區首條跨省聯絡線工程——10千伏馬樂線與茨華線聯絡線路新建工程啟動建設。國網四川、重慶電力協作克服兩省電網建設政策差異、審批流程等問題,于3個月后投運了這條10千伏線路。
“通過這條聯絡線,川渝電網在高竹新區實現了真正的‘手拉手’,極端情況下電能可以互供互濟。”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負責人柏健介紹,工程建成后,該新區可供調節的電力負荷達2000千瓦。
鐵塔林立、電流涌動,以2座220千伏變電站為核心、7座110千伏變電站為支撐、6回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組成的互聯互供、互享互用的“一張網”供電格局正在川渝高竹新區形成,將實現新區內變電站資源共享、協同供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