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橘黃橙綠時,落葉在風中翩翩起舞,秋蟲演奏的曲調歡悅動聽,桂花香氣撲面而來令人駐足不前,人們也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卷徐徐展開。
沿著“三河一山”綠道愜意漫步,放眼望去,綿延不絕的山脈和郁郁青青的松林,給人帶來無盡的美感。坐在滋水驛里小憩,外墻到內飾白與綠兩種顏色相結合,清涼剔透的環境讓身上的疲倦洗刷殆盡。起身前往灞河洩湖,湖面泛起點點漣漪,魚兒互相嬉戲玩耍清晰可見。乘車返回民宿時路過黃溝村,居民樓房的立體壁畫別具一格,煥發出勃勃的生命力。這些由中國電建建設者用心打造的景觀,與陜西西安藍田生態環境融為一體、渾然天成,助推美域藍田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休閑放松之“濕地公園”
灞河原名滋水,秦穆公時改名灞河,處水利要道,水勢雄渾。數年前,灞河兩岸雜草叢生、黃沙漫天,采砂坑隨處可見,生態破壞較為嚴重。同時,因為缺乏合理的景觀設計和配套的基礎設施,前往河邊散步的居民寥寥無幾。
陜西省西安市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將灞河大道列入全市重點項目之一,依托綠道建設將沿途生態進行柔性治理,展示“山、水、林、塬、田”相互交融的景觀格局。水電九局西安藍田項目部的職工們迅速化身為“城市形象造型師”,成為提升藍田縣整體生態環境的主力軍。
水電九局承建的西川段濕地工程以白羊立交橋為始至灞藍交界,沿途共設有洩湖人行橋濕地、灞臨橋上游段濕地、401灞河大橋濕地等6個景觀濕地。“該項目結合堤防工程對河道進行堤岸生態修復,在保障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防止水土流失、穩定濱水生態系統;同時考慮休憩功能,新建棲息平臺、木棧道、過水汀步、壓膜混凝土園路等設施,來構造出一系列生態濕地。”項目負責人任彪介紹道。
為了解決污水排放問題,項目部建設了縣城污水處理廠、食品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兩個尾水濕地,主要用于污水廠尾水末端處理。建設過程中,項目部技術團隊科學利用水生生物、水生態環境、生物與生態因子的關系,種植水生植物和生態水草,來吸收和降解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尾水中的氮、磷等富營養物。經過濕地的生態凈化,尾水水更清、透明度更高、化學耗氧量等指標有所下降,水質達到Ⅳ類水排放標準。水污染逐步緩解,水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進一步降低城市污水處理成本,源源不斷地產生綠色經濟效應。
如今,八個濕地相繼開放、投入使用。走進公園里,青蔥的草地、潔白的云朵、藍色的天空共同組成賞心悅目的畫面,鳥兒銀鈴般動聽的歌聲與市民爽朗的笑聲夾雜在一起,陽光透過樹隙照在身上,一呼一吸間盡是清新空氣,稍不注意就會迷失在這天然氧吧里。
記錄留念之“特色驛站”
灞河大道藍田段沿線建設的四處驛站風格不一、特色濃郁,猶如一顆耀眼的星星,點綴在綠水青山之間,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綠色生態長廊。
初步設計階段,項目部便參與其中,提前做好方案比選,引導設計按此方案實施,將“美、凈、精、準”充分融合,致力于打造藍田特色驛站。在發揮“設計之美”方面,“故京驛”以兒童活動區為中心,在山水的形態之中提取設計元素,實現建筑造型和景觀設計相融合,打造“花海漫步、孩童嬉戲、驛站駐足”的三重景別畫卷;“滋水驛”通過“寫意山水+花語疊加+低影響植入”的設計策略,采用曲線將場地柔和分隔,結合植物創造出豐富的空間。
同時,項目部根據當地文化特色,將傳統文化融入項目建設,讓驛站以更生動鮮活的形式呈現,成為藍田縣的一大亮點。為賦予傳統文化現代感,在厚植“文化之根”方面,“華胥驛”充分融合華胥文化,游客在旅游觀光過程中,能夠切身領略到華胥古國的神秘;“洩湖驛”利用仰韶文化、客省莊二期文化、西周文化豐富的歷史遺跡,架起過去與今天的橋梁,為城市增添豐厚的文化底色。
驛站建設前期,項目部就開始與時間賽跑,50余名技術、管理骨干人員奔波在各個施工現場之間。項目領導班子以身作則,通過開展動員大會、春節送溫暖等振士氣、暖人心活動來調動職工積極性,帶領項目全體職工及施工隊伍,在萬家燈火歡聚春節之時,全面掀起大干熱潮,克服了設計出圖進度慢、冬期施工等不利因素影響,保質保量完成既定進度目標。
現在,藍田段沿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游覽體驗,紛紛為這條生態廊道、幸福驛站點贊。市民徐女士說:“‘三河一山’驛站山環水繞、滿目皆綠、處處是景,每一步皆是詩情畫意。”
恣意暢游之“美麗鄉村”
筆直平坦的柏油路直通農家、內涵豐富的文化墻展現文明風尚、林木環繞的亭臺長廊相映成趣、勤勞質樸的村民荷包鼓、笑得美……項目部以藍田縣鄉村振興建設為契機,為華胥鎮、洩湖鎮等地的村民提供就業、增加收入,穩步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村落的自身條件各有不同,項目部為其量身定制了“山水原鄉·童夢樂園”、“溯源·追憶”、“林隱·山舍”三個主題鮮明的設計思路。徐家山村場地高差大,通過設置大型蓄水池,底部種植蓮藕等水生植物,周圍增添觀景平臺及棧道,拉近村民與水系景觀的距離。黃溝村在村口增加開敞集散空間、提供休憩座椅,成為了標志性的公共場所。董嶺村對原有景觀進行修復提升,補植落葉喬木遮陰納涼,讓游客感受田園“慢”生活……
為配合西安市做好第十四屆全運會的籌備工作,項目計劃完工時間提前至2021年3月20日,從接到通知算起,僅剩下18天施工時間。項目全體職工及施工隊負責人緊急召開會議,明確節點工期、分配施工任務、簽訂“軍令狀”。短短兩天內,現場施工人員由最初的700余人增加至高峰期的近4000人,施工設備由最初的82臺套增加至近500臺套。在人員、設備急速增加的同時,項目部農民工實名登記、入場三級教育、施工技術交底、疫情防控等工作正常有序開展,為西安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當下,徐家山、黃溝、董嶺等3個美麗鄉村串點成線,成為眾多城市白領遠離喧囂、周末小憩、親子游玩的理想之地。游客李先生表示:“董嶺村地處深山,村莊風景優美、民宿風格獨特、生態原生自然,是一家高品質的深山野居聚集地。”
近年來,西安藍田項目部始終秉承“只留經典、不留遺憾”的理念,在提升綠道沿線和主要節點綠化美化水平上苦下功夫,持續增強景觀的視覺體驗。一份耕耘、一分收獲,藍田縣農業農村局、藍田縣河道管理處、藍田縣興水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為項目部頒發的10余項榮譽證書與錦旗,充分肯定了項目部全體職工的辛勤付出。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濕地公園、特色驛站和美麗鄉村,只是美域藍田“建設進行時”的一個縮影。接下來,電建兒女將持續弘揚“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持續發力,讓良好生態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常態。
藍田縣徐家山村村民在橋頭休憩
藍田項目池塘景觀點獨具特色
藍田項目村道提升改造顯成效
藍田項目洩湖人行橋濕地公園一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