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十年來,全球能源體系格局深度調整,能源市場震蕩波動,在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中,“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我國能源發展錨定航向,指引能源巨輪乘風前行。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10周年之際,電建新能源集團推出《堅定不移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 建設質量效益型一流新能源投資運營企業》,全景式展現公司服務國家戰略、保障能源安全的生動實踐。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四個革命”,就是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一個合作”就是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
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10周年之際,中電建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建新能源集團”或“公司”)全面重溫并深刻領會“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理論內涵,深入研習和持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論述,我們深感必須堅定不移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承擔起社會綠色發展排頭兵、清潔能源開發國家隊、中國電建結構轉型主力軍的光榮使命,矢志不渝致力于建設質量效益型一流新能源投資運營企業。
追溯往昔,兩個十年,深深鐫刻新能源事業奮斗篇章
時間鐫刻記憶,歲月見證成長。從“單打獨斗”到資源整合“并肩作戰”,今年是電建新能源集團涉足新能源投資開發領域二十周年,二十年征途漫漫,二十年初心彌堅。回顧20年來公司新能源事業走過的歷程,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能源安全新戰略的2014年為分界線,前后兩個十年,我們攜手同行、勇往直前,共同書寫了一段段難忘的奮斗篇章。
——第一個十年,2004-2014,在沒有現成的路徑可循、沒有筆直的大道可走的情況下,我們滿載希冀、揚帆出海,披荊斬棘、奠基立業。
2004年,國內風電開發大潮初起。時年7月,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投資公司由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決策和發起設立,長嶺風電項目成為其啟動投資開發的第一家風電場,也是我們探索轉型新能源電力事業的起點。
2007年,為更好地服務國家清潔能源建設發展,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水電顧問投資公司)由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水電顧問集團)決策和發起設立。同期,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投資公司更名為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水電新能源公司)。兩大投資平臺相繼成立,標志著我們正式昂首邁入新能源電力開發行列。
2004-2014這十年間,從張北壩頭到瓜州北大橋,從德昌安寧河峽谷到云南李子箐,從內蒙古貝力克到甘肅武威,我們的事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夯基壘臺、立柱架梁,不僅以工程實踐開啟了我國清潔能源EPC總承包的先河,更以先進技術支撐了我國清潔能源的蓬勃發展和產業升級,走出了一條規模速度與質量效益并重的特色投資之路。
——第二個十年,2014-2024,我們錨定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的“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深化國際合作”五個方向,馭勢而行、擊楫勇進,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2014年,是能源安全新戰略實施元年,也是我們新能源事業爬坡過坎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水電顧問投資公司裝機規模躍過百萬千瓦,資產規模逼近百億元,初步構建水、風、光協調發展的多元化格局,國內可再生能源投資業務形成“投產一批、在建一批、前期一批、儲備一批”的可持續發展態勢。這一年,水電新能源公司投資建設的江蘇如東海上(100MW)風電場首批10臺風機并網發電,是中國電建第一個海上風電場、潮間帶風電場。
自此之后,我們目睹了市場需求的快速更迭,技術革命的浪潮洶涌,以及商業模式的不斷重塑。面對市場與行業的不斷變革與發展,我們在挑戰中尋找機遇,在進擊中實現突破,不斷調整戰略方向,優化投資運營模式,以創新和靈活為武器,先后投資建設了隆回寶蓮、關嶺永寧、崇陽金塘等一批陸上風電,甘肅敦煌、四川爐霍、云南大莊等一批光伏電站,江蘇如東、天津南港等一批海上風電,青海共和等示范性光熱電站,貴州正安沙阡、湖南桃源、云南大灣等一批水電項目,開展了以哈薩克斯坦謝列克風電項目、巴基斯坦大沃風電項目為代表的境外投資和運維業務。期間,2017年由水電顧問集團吸收合并水電顧問投資公司,水電顧問集團整體轉型為以新能源投資運營為主要主營業務。
2021年12月底,水電顧問集團和水電新能源公司深度重組,同步整合中國電建旗下9家設計院和工程局新能源資產,設立電建新能源集團。新征程,再出發。
2022-2024年,三年跨越,我們交出精彩答卷。以“四快四高”推動重組整合:以不到1個月的時間快速實現一套管理信息系統全覆蓋;以不到6個月的時間快速建立管控體系和規章制度;以不到10個月的時間快速推進各級黨工團組織應建盡建;以1年多的時間快速完成9個批次股轉和資產接收。高站位寬視野大格局謀劃發展新藍圖,全面承接集團新能源業務改革發展重任;高質量完成公司實收資本反向轉增、關聯交易機制理順,水電顧問集團分立剝離、部分資產處置及資質轉移;高效率推進公司多次股東結構變化、股份制改造、瑕疵資產整改和多批次資產重組、項目接收、人員融合工作;高標準推動資本運作,完成2022年以來國內新能源運營商最大單筆私募融資,募資76.25億元。重組首年,譜寫了實現新增建設指標、新增立項、新增開工和累計投產裝機“四個千萬千瓦”的發展新篇章。重組第二年,運營裝機規模實現翻番,成為中國電建旗下利潤貢獻最大的成員企業。
回眸2014-2024能源安全新戰略金色十年,這十年是能源行業蓬勃發展的十年,這十年是能源市場百花齊放的十年,這十年也是我們事業發展與變革并驅的十年,歷經兩次艱辛創業之旅,我們實現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轉變,資產總額從2014年百億規模躍升至2024年千億級別;運營裝機容量從2014年的百萬千瓦時代邁入2024年的1700萬千瓦,實現質的飛躍;投產及在建項目從2014年的數十個激增至2024年的550個,年上網電量逼近300億千瓦時;綜合實力日益增強,質量效益全面提升,全面成長為國內新能源投資運營領域核心企業之一。
踏上征程,能源安全新戰略,金色十年繪寫絕美畫卷
大道如砥,大勢如潮。當歷史的指針指向2014年的盛夏六月,能源強國戰略行進到關鍵一程的關鍵節點,“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創造性提出。我們深入學習領會,堅定做新時代能源安全新戰略的先行者、實干者、探索者、支撐者、服務者,團結帶領廣大干部職工向著更加開闊的天地進發,“為社會奉獻清潔能源”的號角嘹亮,奏響“建設質量效益型一流新能源投資運營企業”的激揚樂章。
積極投身能源消費革命,做綠色美好生活的先行者。千禧年伊始之際,水電顧問集團組建國家水能風能研究中心,是最早介入新能源行業的企業之一。依托自身在水利水電、新能源(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領域規劃設計的先發優勢、領先地位和豐富經驗,我們堅定爭做綠色低碳發展先行者,大舉進軍清潔能源與環境保護領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水電工程各專業和風電工程主要技術領域,著力解決水電風電開發建設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先后組織完成我國9個千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基地規劃和多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
能源安全新戰略金色十年,我們勇當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排頭兵,培育節約能源和使用綠色能源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在全國范圍內布局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新能源項目,從荒漠戈壁到東部沿海,從高山雪域到平原水鄉,處處可見綠色足跡。這些項目不僅為當地提供清潔、可靠的綠色能源供應,還有效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改善了生態環境,成為推動地方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我們大力推動綠色用能模式,投資建設運營的張北壩頭風電場、盤長河風電場、水泉風電場、北莊堡光伏電站等電廠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全力發電,保障冬奧電力供應,“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綠色成為北京冬奧賽事最亮麗的底色。
近年來,我們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倡導綠色低碳文明新風尚,融合主責主業探索“綠電+環保”“清潔能源+現代農業”“新能源+鄉村振興”等綠色發展前沿,通過貢獻于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新能源產業,為美好生活含“綠”量持續提升貢獻“電建新能源”力量。我們投資建設的“光伏治沙”“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綠色項目受到權威媒體關注,其中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采訪新疆阜康光伏項目、河北遷西“光伏+尾礦庫”項目等相關報道單篇瀏覽量超過10萬+,華東分公司漁光互補項目微視頻《漁光逐夢》被國資小新、中國電建視頻號刊載,引發廣泛關注轉載,我們綠色發展的品牌特色更加鮮亮。憑借在推動經濟社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助力“雙碳”目標和生態文明建設中所做出的積極貢獻,公司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可,2022年榮獲第十七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綠色發展獎”。
積極投身能源供給革命,做多元供應體系的實干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多元供應體系日益完善,新能源裝機容量快速增長,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成為能源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風力發電助推器作用顯著,太陽能發電加速器效應明顯,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作為中國電建旗下專業平臺公司,能源安全新戰略金色十年,我們依托中國電建在能源領域“擅規劃設計、長施工建造、能投資運營”的獨特優勢和“投建營研”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核心能力,勇立潮頭,擁抱新能源時代,全面參與我國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光伏發電、光熱發電和離網型風光柴儲配電網等項目的開發建設,積極開展新型能源示范項目探索,在清潔能源領域投資建成了多個標桿工程,開創了眾多行業第一。投資開發的海南萬寧100萬千瓦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是全球最大規模商業化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籌建的山東即墨115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是我國首批規模化應用的海上光伏項目;投資運營的河北張北風電項目,是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項目之一;投資運營的青海共和光熱發電項目,榮獲第六屆中國國際光熱示范項目推動獎;投資運營的新疆榮和風光柴儲配電網項目,是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海拔最高的離網型風光柴儲配電網。
近年來,我們專注于新能源投資與運營,堅定不移地成為中國電建轉型發展的核心實踐者和新能源業務發展的主要引領者,加速形成多元化市場布局,不斷優化多維度立體式市場營銷網絡。對外積極擴大合作圈,與地方政府、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建立戰略協同機制;對內聚集中國電建成員企業優質資源,形成協同開發機制。聚焦戰略性訂單獲取和新興業務培育,全力打好市場開拓“五大戰役”,取得豐碩成果。
當前,公司投資開發布局不斷優化,電力供給體系多元化發展,實現“點、線、面”相結合的發展布局,初步構建了“風、光、儲”新能源業務和“新興能源+碳資產”技術研究一體化集成發展格局。項目類型從單純風電、光伏項目投資,拓展到陸上大規模基地化風光項目、清潔能源綜合利用基地、主要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大型深遠海新能源基地、風光水(儲)一體化綜合能源項目,拓展到源網荷儲、多能互補、分布式新能源、壓縮空氣儲能、化學儲能、可再生能源制氫等綜合能源服務模式,拓展到智慧能源、微電網等創新領域。公司設立了華北、東北、西南、華中、華東、南方等6家區域公司和河北、內蒙古、山東、遼寧、甘肅、寧夏、陜西、青海、新疆、云南、貴州等11家省級公司,業務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全國性跨區域清潔能源投資運營企業。
積極投身能源技術革命,做科技自立自強的探索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能源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成本持續下降,產業鏈不斷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能源電力行業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創新自立自強。
作為中國電建新能源業務領域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我們從創新探索云南李子箐風電場通過現場制作葉片解決山地運輸難題一攬子方案起步。能源安全新戰略金色十年,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示范工程為載體,依托長久以來中國電建在全國風電、太陽能、光熱等新能源規劃、咨詢、政策研究、標準制定、投資建設和運營等方面的優勢,圍繞公司戰略重點開展前沿技術跟蹤和探索,積極開展科研攻關與技術儲備。推廣應用綠色開發技術,率先創造了一年時間完成整座大型風場工程建設的壯舉,多次刷新我國風電建設工期的新紀錄。推動能源資源綠色集約管控,開發風電場運行管理系統,固化和優化了風電場的生產運行管理方法和理念、工作流程和標準,在行業內得到廣泛運用。推動風機單機容量“擴容煥新”,帶動海上風電建設技術持續升級,投資建設的天津南港海上風電場是中國首個單體裝機5MW的商業化運營風電項目,也是中國首個采用復合樁風機基礎的風電項目。先后牽頭組織和承擔多項國家科技課題和專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國電建科學技術獎特等獎”“電力行業優秀設計一等獎”“全國電力行業設備管理創新成果獎一等獎”等多個國家和行業級大獎。
近年來,我們圍繞新質生產力構建,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著力創出一批有電建特色的“新能源方案”,努力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構建綠色能源技術創新體系,籌建成立由張宗亮院士任名譽院長的新能源與儲能研究院,并以研究院為建設主體打造“中國電建新型儲能研究中心”。緊盯“雙碳”目標下國家新能源政策導向和發展需求,全力服務中國電建打造“新能源高效開發和綜合利用”原創技術策源地,主動服務中國電建做好“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和“新型儲能”現代產業鏈鏈長建設研究工作。聚焦風光發電、可再生能源制氫、可再生能源一體化、清潔能源綜合高效利用等核心領域開展技術攻關,積極推進液流電池、壓縮空氣等不同路線儲能技術研究和示范應用,持續探索“源-網-荷-儲”多元耦合互補、智能互動的智慧調控技術研究。不斷推進數智融合創新,大力發展智慧運營技術,創新推進 1+4+N 應用體系,設計構建數據駕駛艙系統,開展智能運維平臺及終端開發,探索建設智能巡檢場站,努力打造項目開發-勘測設計-投資運營-技術研發全鏈條技術樞紐平臺,成效顯著。
積極投身能源體制革命,做新型電力系統的支撐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蹄疾步穩,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機制逐步完善,市場活力不斷增強,我國能源體制革命進入發展快車道。
作為能源電力領域的重要參與者,能源安全新戰略金色十年,我們全力推動公司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打通改革發展快車道。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電建響應“雙碳”戰略號召,重組旗下水電顧問集團、水電新能源公司和9家二級子企業新能源資產,新能源裝機達到700萬千瓦。2021年12月26日,電建新能源集團應運而生,標志著中國電建新能源業務發展進入新階段、達到新高度。我們開啟新能源投資業務創業新征程,以管理升級為主線,建機制、優流程、調結構,構建“本部部門+區域公司”兩級管控體系,設立本部部門、區域公司、專業公司、項目公司“四維一體”組織架構,圍繞“公司治理、黨群管理、監督控制、業務管理、職能管理”五大管理域,進一步在組織架構、體制機制、人力資源、資源開發、工程建設、運營管理、財稅管理、協同發展等精細化管理方面實施有益探索和創新,推動實現裝機規模大幅擴張、經營業績穩定增長,業務布局和人才儲備持續完善。
對內改革,對外創新。近年來,作為能源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的一線親歷者,對外而言,我們緊貼市場脈搏,不斷探索和創新商業模式,積極推動新能源多要素發展。助推能源體制機制創新,強化新型調節性電源建設,加快布局未來產業,因地制宜布局發展新型儲能,加快研究和布局“新能源+”、虛擬電廠、綠電綠證交易等業務。積極參與能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市場化改革,實施“一部四中心”新能源智慧化運維技術創新和研發,圍繞市場化交易建立兩級聯動電力營銷體系,加強電力運行和營銷管理,建立公司級電力交易平臺,組織協調跨省、跨區和綠電交易,推進甘肅、山西、山東、內蒙古等地電力交易輔助決策系統試點建設和應用驗證,充分激活區域營銷動能活力。
積極服務能源國際合作,做全球能源治理的服務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能源企業聚焦“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中國方案和中國建造“走出去”,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力量。
作為高度國際化的中央企業之一,中國電建深入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圍繞“集團化、屬地化、全球化”國際業務三步走戰略,為全球能源治理體系變革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水電顧問集團作為中國電建旗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對外開展經濟技術合作,以HYDROCHINA品牌走向世界,成為我國最早一批布局海外新能源市場的企業。
能源安全新戰略金色十年,我們利用中國電建領先的技術優勢,推動全球新能源產業的互利共贏合作。由中國電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建設運營的謝列克風電場項目,在新冠疫情期間克服重重困難,于2022年7月實現商業運行,是中國電建在中亞地區投資的首個新能源項目,其設計、建造和施工均采用中國標準,是中哈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標志性項目,被列入“中哈產能合作重點項目清單”。
近年來,在國際業務剝離后,無論發展策略如何變化,我們始終堅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作為中國電建在電力運維領域的專業化公司,我們始終堅持胸懷大局,助力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竭力服務中國電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能源綠色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能源合作。全力做好國際能源合作服務保障。積極承擔中國電建成員企業海外新能源項目運維服務,先后承擔了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多個國家的多個風電、太陽能發電項目運維工作。積極開展能源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公司接待了來自塔吉克斯坦、巴哈馬、津巴布韋、古巴、尼日利亞、盧旺達、烏干達等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組成的商務部發展中國家綠色能源與新能源高質量建設部級研討班,他們蒞臨公司天津南港海上風電場,進行深入的學習與交流;巴勒斯坦能源局、希伯倫電力公司、巴勒斯坦理工大學等單位也紛紛來訪,參觀了公司湖南郴州水源風電場;北歐芬蘭富騰公司代表團和東南歐塞爾維亞能源企業代表團,先后蒞臨公司西昌大德風電場,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調研與交流;法國道達爾能源集團前往公司青海共和50兆瓦光熱電站實地考察,進一步促進了中歐在清潔能源技術與應用領域的深度對話與合作。
立足能源國情,建設能源強國。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同時,我國能源發展也面臨一系列挑戰。今年2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應對這些挑戰,出路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再次明確新能源發展的方向和定位,進一步強化新能源在中國新型能源體系中的關鍵作用。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當前,公司呈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態勢,已初步具備較高的市場和品牌影響力。我們必須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堅定不移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和舉措加快建設具有獨特市場開拓能力、良好運營管理水平、較高質量效益貢獻的一流新能源投資運營企業,為股東創造價值,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電建新能源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