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公司項目部全體人員認真履職,克服場地緊張、梅雨高溫等不利因素……圓滿完成各項物資管理工作。”國能常州第二發電有限公司在感謝信中這樣寫到。
“物資設備擺放得極為整潔,走進倉儲區域,映入眼簾的是井井有條的貨架和碼放整齊的物資!”上海華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這樣評價道。
“感謝貴公司為舟山三期項目提供的優質服務。我們期待著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夠與貴司有著更多的合作!”國能浙江舟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這樣感慨。
“這些工作人員不僅專業知識扎實,工作態度也非常認真,很少出現工作失誤,總是看重每個細節!”國能中衛發電有限公司稱贊道。
……
國慶節前夕,一封封感謝信,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字里行間無不表達出客戶對山東電建一公司能源科技服務公司在電站物資代保管方面的專業能力及服務水平的高度認可,對各團隊及個人認真負責、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的充分贊譽。
封封感謝信,字字感人心。這電建人一年來兢兢業業、挑燈夜戰、早出晚歸贏得的最佳褒獎,也是客戶對公司倉儲管理服務工作的肯定與滿意,更是激勵電建人奮步前行的動力。從一封封感謝信中,我們看到這樣一支團隊……
“小業務”實現“大增效”
提起物資代保管,大多數人會認為無非就是簡單的倉庫管理工作,其實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倉庫管理僅僅是物資代保管整體中一個最基本的環節,而真正意義上的物資代保管,更多的技術含量在項目前期的策劃、規劃、設計、采購、施工等諸多方面,等同于一個小型的EPC項目,對工程項目正常運轉起著重要作用,被譽為工程建設的“硬核力量”。
近年來,電站物資代保管業務在技術進步、市場需求增長、政策支持以及行業創新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在此大環境下,能源科技服務公司積極響應“走出去”戰略,在物資代保管業務領域開拓出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
回顧以往,能源科技服務公司物資代保管業務主要以服務公司內部項目為主,輔以外部項目,對內依賴較大,嚴重依賴公司“輸血”,受有關限制因素影響,外部市場切入難度大,項目選擇性不佳,市場開拓嚴重不足。
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才能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能源科技服務公司內引外聯,將“開放合作”理念作為創造和共享機遇的“道”與“術”,走創新路、打發展牌,開辟新領域,新賽道,逐漸轉移市場開發側重,積極引進外部優質客戶,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2023-2024年,在鞏固國家能源、華能、華電、山東院、西北院等老客戶的基礎上,相繼開拓贛能、能建華東院、國能浙江公司、國能江蘇公司、國能寧夏公司、華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新客戶資源。在此期間,先后中標國家能源舟山三期、常州二期、北侖四期、中衛擴建等近20個項目,外部市場項目占比達到70%以上,其中百萬機組19臺套、600MW及以上機組21臺套。
與此同時,能源科技服務公司始終保持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推動物資代保管業務從“橫向”發展向“縱深”邁進。除繼續鞏固火電領域的分額外,積極探索新的服務領域,將服務范圍拓展到燃機、光伏、石化、光熱領域,相繼中標東部、光明、南山、洪灣、肇慶等燃氣機組項目,榆林石化、連云港石化、裕龍島等石化項目,永昌河清灘、酒泉光伏等光伏機組項目,哈密、敦煌、玉門光熱項目。2024年10月,又挺進核電領域,成功中標海陽核電二期核電建設期倉儲服務項目,為公司的業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細節”成就“大品牌”
整潔的設備物資存放場,物資分類碼放整齊,定置管理規范有序,眾多管件仿佛優雅的舞者依次排開,區位牌上物資名稱、型號規格、產品配套等信息如星光般醒目,在萬里晴空與廣袤大地的交相輝映之下,仿若一副氣勢磅礴的畫卷。步入國能常州2×1000MW擴建項目倉儲管理區,設備物資管理恰似精心編排的樂章,給人以視覺享受。而類似的場景,在贛能上高、華能正寧、國能舟山、國能中衛、平圩四期、甲湖灣二期、深能東部等項目比比皆是。
作為電站工程“糧草官”,如何在業主提供的有限場地上,以更低的成本、更高質量的水準、更高效的利用率進行規劃、設計、建設,更能夠考驗一個專業的物資代保管團隊的綜合實力。
多年的實踐與探索,讓能源科技服務公司在物資代保管方面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現場管理經驗。“漁網”一般的物資管理臺賬,使得小到每項物件的信息、大到設備的入出庫等,每一個環節都清晰可溯;根據物資存儲場地,合理規劃倉儲區域平面布置、區位牌設置、區位劃線工作,按照“場容場貌”入手,實行“四定位”“五五擺放”制度,做到擺放有序、堆碼合理;對于小型部件,采用集中上架管理;對于易發貨混亂、系統混裝的閥門、管件、支吊架等部件分揀上架,既便于驗收清點,又方便查找、領用,有效提升了管理的規范性、便捷性和準確性,為項目工程建設有序推進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不僅如此,能源科技服務公司將以往人工記賬“升級”成智能化管理,建起“電子戶口”,自主開發“物資倉儲管理系統”,充分運用二維碼和紅外對射防盜技術,實現接貨、檢驗、出庫及當前庫存等信息的實時查詢及更新,進一步提升存儲區域的安全防范能力,獲得業主及各參建方的一致好評。
卓越的品質、高效的管理、專業的服務,讓能源科技服務公司在物資代保管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也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管理創新成果。《二維碼技術在火力發電基建物資管理中的應用》《提升項目應變能力,突顯設備管理價值》《“紅色清關通道”在國際EPC項目的運用》先后榮獲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設備管理創新成果項目一等獎;《電站設備物資管理標準化》榮獲第四屆全國設備與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重視項目策劃、強化過程管控、提高項目盈利能力》榮獲第三屆中國設備管理創新成果獎三等獎。
干好現場,贏得市場。精良規范的施工現場和誠實履約的高度信譽,吸引了更多客戶青睞的目光。韓國大宇集團、華能電商、國能寧夏中衛熱電、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等多家單位前往項目實地觀摩學習,并表達合作意愿,物資代保管業務形成了“攬—干—攬”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小肩膀”扛起“大責任”
成績背后,是一群默默耕耘的守護者,他們的工作或許不為人所矚目,卻如同一股堅定的力量,為項目的穩定運行提供著堅實的保障。
縱觀從業二十載,勤懇敬業歲月稠。作為“領頭雁”葛智鵬在物資代保管領域建樹頗豐,他先后在魯能王曲、華電新鄉、中電投開封、華能黃臺、印度BALCO、華能巴基斯坦薩希瓦爾、巴西PAMPA、深能河源二期等項目從事現場物資管理工作,歷經倉庫管理員、專業主管、項目經理到分管主任不同崗位鍛煉。二十年間,他扎根一線,總能在每一個項目的特性、每一個業主的管理理念中,總結出寶貴的經驗,對300MW、600MW、1000MW機組物資分類、屬性如數家珍。日積月累下,他對項目市場開發和物資管理履約工作更是得心應手。曾帶領一名同事在短短一個月內高強度連續投標11個項目,最終創就了5個項目中標的佳績。主抓代保管業務以來,葛智鵬全年平均出差200天以上,不是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成了他工作的常態。
王保華,一位在物資領域不斷拼搏奮進的前行者。他的足跡從中原大地邁向戈壁荒灘、黑土地,再到深圳,從傳統火電燃煤機組跨越到燃氣機組,從一名設備管理員成長為項目負責人。改變的是經歷,不變的是對工作的初心和熱愛。“活到老學到老”,王保華時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他深知目前所學不過冰山一角,前進仍需再努力,他在工作中不斷學習鉆研,提升專業技能。工作時,他每日最早到現場查看,在早班會上部署工作并講解注意事項,杜絕安全隱患,還不時監督查漏。王保華深知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重要性,他常與業主、監理、施工單位積極溝通,發現不足,總結得失,消除分歧,通過實踐積累經驗,以跬步之行至千里。
“干了這一行,就要有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工作一定要細致,數據一定要準確,不放過任何一處缺陷隱患。”2023屆新員工張建民對入職時師傅的教導牢記于心。畢業后,張建民被分配到上高項目,責任感與滿腔熱情使他扎根一線,嚴格自我要求,認真履行職責,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他滿懷熱情地參與庫區臨建,不懼高溫,協助項目經理確保機械管理合格和安全資料整理,確保每一次驗收合格,讓項目安全考核名列前茅。鍋爐專業管理上,他積極對接各方,協調到貨卸車、組織驗收等大大小小的工作,廣受業主好評。奮斗與行動于張建民而言,是青春年華的最好詮釋,是不負韶華的完美答卷。
大道如砥,大勢如潮。在新的征程上,能源科技服務公司將上下同欲,奮楫篤行,以品質鑄品牌,以品牌樹標桿,以標桿贏市場,向著更加廣闊的天地進發,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激揚樂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