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建港航公司重慶(萬盛)內陸無水港(低碳產業園)項目作為“十四五”期間重慶市構建區域物流樞紐網絡的重要節點工程,對于萬盛經濟開發區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具有重要經濟意義和示范作用。項目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質為擎,向新求變,聚焦集團(股份)公司“水、能、城、數”戰略布局,采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循“新”出發,實現項目管理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
數字賦能打造安全工地
“進入施工現場,請佩戴安全帽!”記者在現場入口看到,隨著“滴”的一聲輕響,閘機智能開啟。通過人臉識別的工人師傅們帶著工具,步伐堅定地邁向繁忙的施工現場,投入到新一天的建設工作中去。
“我們項目實名制通道安裝配備了智能攝像頭,一旦發現有人員不佩戴安全帽便會進行語音提醒并拒絕其進入,還能自動拍下照片上傳至系統,同步通知到項目現場管理人員。現在工人師傅們進入施工現場前都會規范佩戴安全防護措施,這也是規避安全風險的有效手段。”項目負責人閆高歡介紹道。這一智能化通道不僅實現了施工人員的規范化管理,保證了進場工作人員的身份和出勤信息準確無誤,更有效避免了非授權人員進入,維護了工地的安全與秩序。
數字賦能創建文明工地
“揚塵監測系統數值已產生預警,請提醒土方作業人員加大噴淋灑水力度,做好噴霧濕法作業和抑塵措施。”項目辦公室內,安全總監劉大龍向現場管理人員發出指令。
為進一步規范文明施工環境,項目部采取線上智慧管理與線下實地檢查相結合的方式,以數字化賦能施工管理。“這是明火煙霧智能識別系統,那邊是噪音與揚塵監測系統。它們能收集并分析數據,項目根據分析結果靈活調整施工時段,減少噪音干擾和揚塵污染。還有智能語音播報系統,能即時預警并播報違規行為。”項目工程管理部負責人謝浩男介紹道。在項目現場,這些智能“哨兵”遍布各個重點點位,能夠有效防患于未然,促進施工環境的持續優化與健康。
數字賦能建設智慧工地
“2號、3號、7號塔機設備在線,今日進出總人數314人,20余個高清視頻監控點位全部正常。”項目部智慧工地數據應用中心大屏幕上,施工現場實時監控、數據采集等信息已經過可視化處理。
記者了解到,項目部智慧工地監控中心是一個由“互聯網+”技術打造的智慧工地云平臺,就猶如項目的“智慧大腦”。項目安環部負責人張紹曾介紹道:“我們的智慧工地集成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通過內置的AI智能分析網關,構建起軟硬件一體化的安全生產風險預警平臺。這一創新模式實現了工地管理的無感監管、全面覆蓋、精準干預,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有力工具。”
第一時間“看”見違章、“聽”到噪音、“嗅”到隱患,“智慧工地”讓項目管理“耳聰目明”,在為項目建設提質增效、保駕護航的同時,也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創新動力,向外界展示了電建智慧與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