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題記
奮楫者先,創新者強。自“十四五”以來,電建市政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電建股份公司關于科技創新發展工作部署,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從關鍵技術攻關、科研成果轉化應用、高端人才引進等方面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致力于讓更多“創新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讓“難點”變成“亮點”
科技創新,一線項目是主角。
“十四五”期間,電建市政公司承接項目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標準要求越來越高,管理難度越來越大,項目前期策劃和過程管控愈加重要。市政公司優化科技管理機構,形成了總部(規劃決策層)—子企業(實施層)—項目部(應用層)的科技創新三級聯動體系。
針對大型綜合型項目、中高端項目、戰略性新興業務等重難點項目,公司成立專家團隊,為重大項目的前期策劃、監督管控、履約風險及技術變更工作提供支持,對重大項目工程設計規劃、設計管理、施工技術研究等工作進行管控,為項目順利履約保駕護航。
秉承“自強不息,勇于超越”的企業精神,電建市政公司一大批精品工程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落地生根,其中,印尼雅萬高鐵項目全部采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公司充分發揮中國高速鐵路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等綜合優勢,嚴格執行有砟軌道、無砟軌道、高速道岔鋪設等工程施工技術標準,克服了連續長大坡道地段、隧道、曲線地段等建設難點,強化施工安全管理,精準實施標準化施工工藝,錨定節點目標,科學安全、優質高效推進工程建設,先后攻克了50米鋼軌運輸、500米鋼軌廠焊、海外首組350千米時速無砟高速道岔鋪設以及全線軌道鋪設任務。2023年9月7日,雅萬高鐵開通運行,在中國速度的引領下,印尼邁入高鐵時代。
作為引江濟淮一期工程“八大樞紐”之一的引江濟巢段X001-1鳳凰頸泵站項目改造及巢湖閘魚道工程,項目基坑地質條件差、降水難度高,緊鄰無為大堤、防洪度汛責任重,老泵房改造技術難度高、安全風險大。公司積極推動智慧工地建設,依托廣聯達數字項目管理平臺,應用BIM+智慧工地數據決策系統、勞務管理系統、物料管理系統、攪拌站核算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塔機監測系統等6項主系統及多項輔助軟件系統,提高了管理效率;通過深入研究項目設計意圖,公司專家團隊針對性提出了多項設計優化建議,不僅降低了施工難度、簡化了施工流程,還節約了施工工期,為項目增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青島市地鐵15號線一期土建一標段二工區項目包含2座車站和2個盾構區間,工程沿線地質環境復雜,區間存在兩處上軟下硬地段不良地質,且存在盾構下穿暗渠及管線等情況。公司專家隊伍帶領項目部自主研發風、水、電管路配套初支臺車、新型消音炮被、便攜式鋼邊止水夾等工裝;現場采用可視化施工技術交底,將施工過程中的數據、信息等轉化為可視化的數據圖表、流程圖等,使施工人員更加清晰地了解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數據和指標;建立線網級工地視頻監控平臺,可一鍵了解項目各個車站的安全生產情況,實現了“一鍵視全局”的最高監管標準。項目班組建設效果顯著,開拓者班組獲評中國安全生產協會2022年度安全管理標準化班組。
讓“金點子”變成“金果子”
科技創新,要加強統籌謀劃。
電建市政公司科技部(技術中心)在科技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對科技管理職能進行專業化、價值化和系統化梳理,修訂了科技項目、科技獎勵、專利、工法等管理辦法,指導分(子)企業建立適合的科技創新業務管理細則,進一步促進創新體系建設、科研項目管理和技術管理職能等適應公司戰略需要。
“十四五”期間,公司主持“臨江大型閘泵工程綠色高效智慧施工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等12項中施企協、天津市和電建集團重點科技項目,組織研發公司級重點科研項目54項;組織研發高新技術研究項目485項;獲行業、省部級、及電建集團科技進步獎33項,授權專利540項(其中授權發明45項),省部級工法119項;編制國家標準2項,國際標準2項;發布相關論文192篇,編制《施工技術通訊》10期。
通過建立健全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協作機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公司與天津大學、河海大學、南京水科院等共同開展的《嚴寒地區復雜環境大型地鐵車站暗挖成套施工技術研究》等29項科技成果獲得省部級表彰;與河海大學簽訂了《關于共建華東研發中心的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公司華東地區的水利建設、水環境治理項目技術研發。
2019年2月,公司檢測中心成為天津市科委濱海高新區首批共建創新實驗室;2020年4月,中心被認定為天津市路橋工程材料企業重點實驗室,主要開展橋梁道路等基建項目中有關路橋工程材料實用性和耐久性,橋梁道路用混凝土、巖石、土工、地基基礎及其他新型材料的研究活動,中心開展的《城市軌道結構病害治理及養護決策系統研究》《生態堿激發材料的制備及其在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建養技術中的應用研究》和《動水下高性能混凝土制備及用于修復加固性能研究》課題,分別入選2021、2022年度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科技發展項目。
讓人才“挑好大梁”
科技創新,人才是核心。
人才資源是驅動科技創新的關鍵,確保人才的供給是實現持續進步的關鍵。“十四五”期間,電建市政公司制定各項人才激勵政策和制度辦法,完善“專業技術帶頭人+專家庫+專業技術后備人才+項目總工”培養機制,在水工大壩、城市軌道交通、隧道工程等核心業務領域,下大力氣做好技術骨干的自主培養,全面提升技術競爭力,促使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加速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為最大限度激發人才活力,電建市政公司在“育才”方面下足功夫。2021年,公司召開第六次科技大會,在安徽淮北召開技術交流會和房屋建筑工程質量技術專題交流會;2023年,在山東招遠召開技術交流暨總工程師培訓會;2024年,在河南洛陽召開技術年會暨總工培訓會。通過面對面的學術交流,使公司技術人員了解國內外前沿技術,分享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切實提升了各類技術人才解決實際問題、攻堅克難的能力。
電建市政公司積極探索新型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拔尖”人才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2024年2月,公司公布技術帶頭人名單,其中技術帶頭人8人,后備人選9人,覆蓋了水工大壩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等11個專業;同年3月,公司成立“中國電建市政集團科技創新聯盟”,發布《科技創新聯盟章程》,進一步壯大公司的科技創新力量。
風來潮起,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快馬加鞭。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創新不僅是應對挑戰的利器,更是提升生產力的不竭動力。電建市政公司將持續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激發推動公司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邁出新步伐、實現新突破,讓發展成果“多點開花”。
雅萬高鐵正式啟用
青島地鐵15號線視頻監控平臺
鳳凰頸項目BIM模型示例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