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東方,向陽而生;向東奮進,水潤天府。
成都正加速推進“東進”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在成都東部新區的心臟地帶,一項關乎城市未來的重要工程——成都久隆水庫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該工程不僅是成都市戰略水利布局的關鍵一環,更是推動成都東部新區均衡發展、保障民生福祉的重大舉措。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水電三局建設者以“東進之翼,水潤天府”為目標,以安全高效、優質卓越的建設理念,為成都“東進”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充分展現水電三局在“水”領域的深厚底蘊。
敢于創新 敢于挑戰
因水而興,以水而榮,水潤民生。“水”領域始終是水電三局的主責主業。
2022年,水電三局簽約成都市久隆水庫工程充水施工項目。該工程位于成都東部新區賈家街道境內,工程開發任務以城市綜合生活供水為主,同時作為簡陽城區和龍泉驛區的應急備用水源等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該項目是“東進”區域重要骨干水源工程,已列入全國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是與四川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現代化水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成都重大水資源保障工程。
水電三局承建的久隆水庫充水渠總長8260米,充水工程隧洞采用盾構法施工,隧洞長7330米,其中Ⅳ類圍巖累計長度為4726米,占隧洞總長的64.5%。久隆水庫充水工程關門山隧洞為瓦斯隧洞,施工危險性較高,在瓦斯地層沒有提前抽排的情況下開展盾構施工難度極大。
記者了解到,水電三局建設者進場之初,就建立了早例會部署工作、晚例會解決問題的工作機制,圍繞工程建設技術難題開展系統研究,營造“難題共解、責任共擔”的團隊氛圍,通過不斷嘗試、總結經驗,逐漸摸索出一套預防性解決方案——高瓦斯地層超長隧洞盾構安全掘進關鍵技術。
“高瓦斯地層超長隧洞盾構安全掘進關鍵技術研究”主要完成人之一,水電三局勞動模范、久隆項目經理徐曉峰對記者說:“開工之初,敢不敢干?能不能干好?這樣的質疑聲音不絕于耳。”面對國內高瓦斯盾構施工技術的空白,水電三局建設者沒有退縮,聘請盾構領域專家進行實地考察,組建項目攻堅小組,掛圖作戰、壓茬推進,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物力開展研究工作,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決策部署。
“挑戰久隆高瓦斯 展現三局高水平”這條懸掛在施工現場的標語,格外醒目。“按現在的掘進速度,工期真的非常緊迫,我們一直在動態調整。”為打贏這場“拉鋸戰”,水電三局第五工程公司安全總監王成程經常“釘”在久隆項目,一邊盯安全施工,一邊想方設法提升掘進速度。
“沒有捷徑,唯有實干!”是技術質量部副主任晁鵬的座右銘。技術部門牽頭制定推行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時刻緊緊圍繞節點任務目標,統籌規劃施工安排、科學優化盾構掘進參數、有序安排現場各項施工任務。
2023年6月25日,國內首臺水利項目防爆型土壓平衡盾構機“奮進號”順利始發。“奮進號”盾構機開挖直徑5.18米,整機全長約146米,重約420噸,為國內首臺整機防爆型土壓平衡盾構機,配置了多重氣體監測裝置,并引入了瓦電閉鎖技術。“我們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久隆項目副經理李海龍感慨頗深。
安全引航 高效奮進
久隆項目副經理黃田告訴記者:“在高瓦斯隧道洞中進行盾構掘進施工,除了常規安全問題需要防范外,還要特別注意瓦斯爆炸預防問題,包括盾構設備及施工兩個方面,而盾構設備的瓦斯防范主要涵括電氣防爆以及其他施工因素誘發瓦斯爆炸后的盾構設備本身抗爆能力,項目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
施工過程中,久隆項目構建掘進參數與HSP感知結果的對應關系模型,借助HSP超前地質預報,結合掘進數據、盾構渣樣等收集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整理。針對高瓦斯隧道的特殊施工環境,水電三局建設者研究并優化土壓平衡控制策略,確保在掘進過程中保持適當的土壓平衡,防止安全隱患。預測在既定瓦斯賦存條件下瓦斯逸散至盾構倉內的規律,通過調整刀盤轉速,研究在高瓦斯環境下不同轉速對瓦斯逸散的影響,確定合適的轉速范圍,以實現掘進速度和瓦斯控制效果的平衡。同時對防爆結構、電氣系統、機械系統的設計進行研究和優化,配備瓦斯監測與控制系統和應急處理裝置,建立安全監控與報警系統,進而有效提高高瓦斯條件下盾構整機的可靠性。
記者在現場看到,操作人員通過上位機查看相關數據信息,實時掌控盾構機全流程情況,確保所有工作環節精準、安全有序進行。
久隆項目始終配齊專兼職安全人員,形成了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絡管理體系,及時修訂、評審《安全生產責任制管理制度》,堅持每月安全大檢查、每周安全檢查和專職安全員巡查制度,定期開展安全用電、消防安全、設備管理等專項檢查,建立“一患一檔”隱患排查管理機制。常態化采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等方式,聘請各專業資深講師來為大家授課,開展盾構機防爆安全相關基礎知識培訓,防洪度汛、地質災害及有限空間作業應急實戰演練,不斷提升安全意識及實操技能,樹立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良好意識,加強盾構機運行安全管理,確保項目高效、安全、有序地進行。
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是水電三局久隆項目的工作準則,一系列節點目標順利實現。
2023年10月,“奮進號”盾構機實現進尺1公里掘進目標,獲得業主表揚信。
2023年12月,提前40天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獲得成都市水務局表揚信。
2024年5月,“奮進號”盾構機掘進433.2米,創造月進尺新紀錄。
2024年6月22日,“奮進號”盾構機順利完成3公里掘進任務。
2024年9月26日,“奮進號”盾構機順利完成4公里掘進任務。
“奮進號”的安全高效掘進,填補了國內高瓦斯盾構施工技術的空白。久隆項目以技術創新為指引,開展了《盾構整機防爆設計及施工瓦斯防治技術研究》《盾構施工瓦斯監測及防逸散技術研究》《高瓦斯隧洞智能通風關鍵技術研究》《高瓦斯隧洞盾構掘進控制技術研究》等科研課題研究。
隨著科研課題的持續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截至目前,共發表3篇學術論文,實用新型專利已受理4項,發明專利已受理3項,榮獲省部級QC成果三等獎1項,獲評“成都市水務行業綠色標桿工地”,用實際行動詮釋水電三局建設者走到哪里都是一面旗幟。
導師帶徒 共促成長
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人才隊伍,是項目部從一開始就狠抓的工作。“從中標開始,我們就進行了項目全面策劃,包括人才培養、人員配置,對成本控制是全員參與的。”綜合管理部主任王楠是最早一批進駐項目的建設者之一。
在隊伍建設方面,久隆項目堅持不懈緊抓教育,制定了“實干、高效、開拓、創新”的工作準則,加強安全質量管理,強化過程控制,精心組織,科學管理。通過各類會議向水電三局建設者廣泛宣傳該工程的重要意義,班子成員深入施工現場,定期與部門、班組、現場等相關人員開展談心談話,通過“談-疏-解-促”的方式及時跟進解決職工思想問題和現實困難,加強企業人文關懷,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記者了解到,久隆項目秉持“投資人才就是投資未來”的思想,做到用事業留人、用情感留人、用待遇留人,堅持以用為本,裂變“攻堅團隊”,突出經營、技術、物資等履約經營關鍵人才和測量、黨建等緊缺人才的培養力度,以送出去學習交流培訓,交任務壓擔子重點培訓,多崗鍛煉、輪崗提升等人才培養新模式,實施人才培養跟進一批、儲備一批的“人才接力”計劃。
“在輪崗的3個多月時間里,我系統地學習了工作方式與程序,也充分體會到了水電三局的企業文化和務實擔當的工作作風,讓我受益匪淺!”2024年新入職大學生胡瑞晗深有感觸地說。
久隆項目每年都會制定新分大學生成長發展計劃,堅持“政治+業務”雙導師制度,扎實開展黨員領導干部與新生結對幫扶,促進留才、成才,秉持現場技術培養與職能管理并重的理念,不斷輪崗實訓,培養了一批全方位發展的青年人才,不斷凝練總結深化“老中青”精神傳承,久隆項目始終保持著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人才后備梯隊,項目部組建至今每年招聘的大學生幾乎都留了下來。
項目開工至今,累計通過一級建造師2人,注冊安全工程師2人,中級職稱8人,高級職稱2人,崗級晉升18人次,通過一系列載體實踐,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經驗案例,有效激發創新動能。
黨建領航 一路生花
黨建領航,融合賦能,為項目建設注入“紅色動能”,始終是項目黨支部的宗旨。
久隆項目黨支部將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進行深度融合,開展“紅色引領 奏響久隆水庫‘奮進號’”創建活動,堅持“撲下身子在一線,邁開步子在一線,工作落實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實現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頻共振。
項目黨支部堅持“圍繞施工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引導和激發黨組織履行爭創先進、黨員立足崗位爭優秀。在創建過程中,結合工程特點,廣泛開展“創崗建區”活動,嚴格崗區設置,不斷夯實基礎,將創建活動融入施工生產的各個方面,創建了“黨員先鋒崗”和“安全監督崗”,促使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時刻發揮帶頭模范作用,通過“黨建+進度”“黨建+科研”“黨建+安全”等主題,組織廣大黨員干部開展技術攻關、進度控制、安全施工,攻克高瓦斯隧洞盾構掘進施工難題。
項目黨支部常態化開展“黨建賦能聯動提升”專項行動,與地方政府及相關參建單位開展“聯學聯建”,搭建由學向實踐的合作平臺。先后獲得水電三局內外的多方認可,地方政府及業主單位紛紛對久隆項目豎起大拇指,獲當地政府賀信、感謝信20余封。2024年,久隆項目一工區獲評“水電三局‘雙引雙建’黨建引領保障先進黨員先鋒崗”。
每逢節假日,久隆項目踐行水電三局“星火”志愿服務隊精神,號召項目黨員干部、團員青年共同前往屬地敬老院開展志愿活動送去青春活力。“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說說笑笑,可熱鬧了!”談起水電三局,敬老院的嬢嬢對記者說。
久隆項目黨支部委員、經營管理部主任岳小林告訴記者:“每次前往,我們不僅給予物質上的慰問,更重要的是把關心和陪伴融入老人們的日常。”水電三局志愿者與老人們一起談心交流,了解近期身體狀況、日常起居等情況,還主動為老人們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和關愛。
生產力上去了才說明黨建做得實,競爭力上去了才說明黨建做得強,凝聚力上去了才說明黨建做得細,項目黨支部以融促提,以提增效,實現“一箭雙雕”。
跨越龍泉山,向東再“奮進”。水電三局建設者們正駕馭“奮進號”盾構機一路穿越、一路生花,用電建人的智慧與汗水、堅韌與毅力,以善治“水”為成都“東進”賦能,將成都東翼現代化新城美好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