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僅要把國內清潔能源相關產業引進來、留下來,還要通過東北海陸大通道把產業輻射到東北亞,走向國際。”在5月25日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經濟論壇“新質生產力增強先進制造新動能”分論壇上,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必雄表示。
目前,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對此,羅必雄深感他所在的能源行業責任重大。“我們要開辟產業新領域、產業新賽道,全面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以新產業的壯大升級實現生產力躍升。”
東北工業發達,能源產業基礎扎實,其清潔能源的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的問題牽動著外界視線。論壇現場,羅必雄分享了他的思考。在他看來,圍繞新能源形成的產業集群是綠色發展的底氣。
清潔能源驅動綠色轉型,東北如何發力
近年來,東北圍繞資源優勢加速布局清潔能源,提出打造“陸上風光三峽”“北方氫谷”等重點工程。一座座陸地、海上風電場,光伏和生物質電站正在東北能源供給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羅必雄表示,未來,東北地區的能源電力發展,要利用好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破方向,依托能源供給優勢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揮清潔能源對其他產業綠色轉型的驅動作用。
在這方面,繼續推動鋼鐵、化工等高能耗高碳排行業綠色轉型必不可少。“東北是我國老工業基地,鋼鐵、化工等重工業產業基礎好、家底厚。”他說,新時期,這些高能耗高碳排產業應繼續有序開展綠色能源替代行動,加大綠色能源在鋼鐵、石化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結合東北地區能源特色,從產業角度來看,羅必雄認為,東北可以持續加速布局清潔能源產業集群,探索部分沿海退役煤電改核電。
“東北地區清潔能源資源稟賦優異,資源種類較為齊全,區域內所蘊藏的風能、太陽能、水能等資源均比較豐富,而且有核電作為支撐,是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羅必雄表示,一方面,可通過建設電力外送大通道,滿足華北、華東地區用電需求;另一方面,可聚焦上下游產業鏈和配套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以新能源基地建設帶動風機制造、塔筒制造、錨栓制造、電氣設備維修等產業聚集,形成新能源產業集群。
“‘雙碳’目標下,部分煤電機組將有序科學退役,東北地區煤電也將面臨同樣問題。”羅必雄建議,充分利用既有資源,探索將沿海退役煤電改為核電小堆,降低開發核電站的成本。
他舉例說,美國能源部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通過重復使用燃煤電廠的廠區土地、輸電線路、變電站、開關站、辦公樓、運輸道路等部分基礎設施,在已關閉的燃煤電廠建設核電廠,可將核電站造價降低約15%~35%。
此外,羅必雄認為,綠色氫氨醇油可持續燃料產業、低能耗零碳算力產業在未來同樣大有可為。
“當前,東北各省均在開展綠氫產業鏈相關項目建設,不論是吉林、黑龍江的綠氨、綠醇,還是遼寧的氫燃料電池、綠氫新材料等,都是走在前列的潛力產業。”他說,未來,利用風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就地打造綠色氫氨醇油一體化項目,既可內銷國內市場,又能利用港口優勢拓展國際市場,可以助力東北成為亞洲的可持續燃料產業供給區。
低能耗零碳算力產業同樣在東北具備良好的發展土壤。在他看來,東北地區天然的低溫氣候與豐富的風能資源,為算力中心建設提供了極為優越的外部環境。
他建議,可以利用低溫帶來的低能耗和風電的高利用小時數帶來的低電力成本雙重優勢,建設具有東北特色的低能耗零碳化數據中心集群。比如在城市內部公共數據中心周邊土地資源及園區內空間建設風電、光伏和儲能系統,實現清潔能源、儲能、產業用能、算力等多種元素互動,助力東北創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承接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的綠色低碳算力需求。
發展新質生產力,能源領域應積極作為
近年來,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主編了首部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與勘測國家標準,設計了單機容量18兆瓦的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傘梯式陸基高空風力發電關鍵技術及裝備項目成功入選2023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確定了我國百萬千瓦級及以上超大型核電常規島自主設計技術路線;投資建設的松原氫能產業園是全球最大體量的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
“在東北地區,我們正結合地方資源稟賦、產業政策、投資收益等情況,因地制宜提出整體解決方案,助力數字與能源領域技術、場景、生態、產業全鏈條融合及零碳算力全面提升。”羅必雄說。
能源領域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需要依靠各企業自身發展,還需要科技創新、跨界融合、國際合作等多方面發力。對此,羅必雄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是推動科技創新與技術突破。建議加強清潔能源電力裝備、新型儲能、綠色氫基能源制備、數智化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應用,以科技創新為主導,推動能源產業智能化、低碳化發展。
二是推動產業間跨界融合。能源可與工業、交通、建筑、生態、數據、農業、文旅等各產業跨領域融合,帶來“1+1>2”的效果。
三是建議深化黑龍江、吉林、遼寧和蒙東區域間的能源協調與合作,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共同推動“北電南送”大通道建設。
四是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和全球能源治理。企業要積極參與國際能源綠色協作,特別是面向東北亞范圍的新能源、可持續燃料市場,要主動開拓新市場,打開能源國際合作新局面。
他認為,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地。新時代大背景下,東北地區依然承擔著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
羅必雄表示,面對全球低碳轉型趨勢不斷加速、能源安全風險加大等挑戰,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作為央企,非常愿意與所有合作伙伴一道,共同培育和壯大能源電力行業的新質生產力,為東北、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經濟網-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楊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