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節能環保 > 垃圾發電

順勢“雙碳” 揭秘粵豐環保跨越式發展的“流量密碼”

電力網發布時間:2022-08-09 12:13:34

“十四五”一開局,“雙碳”目標引燃環保行業,自此環保行業進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發展新階段。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搭乘“雙碳”東風,在經歷“補貼退坡”的短暫冷靜期后,又迎來新一輪發展浪潮。以粵豐環保為代表的垃圾焚燒發電龍頭企業在2021年實現營收與凈利雙增長。

順勢而為,粵豐環保業績穩步增長

2021年,粵豐環保實現收入67.95億港元,同比增長36.2%;毛利21.10億港元,同比增長36.6%;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13.22億港元,同比增長25.5%。

總收入增加主要是源于新投產發電廠的售電收入、新增項目的建設收入以及垃圾處理費收入的增加。

項目投產方面,粵豐環保各地項目在堅持疫情防控的同時,抓進度、搶工期、攻節點,其中中山二期項目、祥云項目、靖江項目、滿城項目、瑞麗項目、麻涌項目等9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開始營運投產,營運中的日總焚燒處理能力從2.31萬噸增加至3.52萬噸。

項目新增方面,粵豐環保中標廣東惠州、湖南常寧、河北易縣及中山二期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新增日焚燒處理能力共5050噸。

截至2021年12月,粵豐環保共有35個項目,其中27個項目已投入運營,項目總處理能力達51990噸/日;運營中的27個項目,每日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35240噸/日,其余項目正按計劃建設或規劃中。

粵豐環保2021年凈資產收益率(ROE)也在營收的強勢增長下,由2020年的16.3%提升至2021年的16.9%。對比2019年垃圾焚燒發電行業11.3%的ROE數值,粵豐環保處行業較高水平。

在疫情反復無常、許多行業面臨停產停工的2021年,粵豐環保繼續保持著多年來營收與凈利雙增長的發展態勢,這份亮眼的“成績單”無疑不在向行業表明,粵豐環保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競爭實力不容小覷。

已成為國內最大非國有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粵豐環保,能連續多年保持業績高增長的“流量密碼”或許從粵豐環保的發展歷程中可探知一二。

天時、地利、人和成就粵豐環保行業領先地位

2003年,粵豐環保在東莞橫瀝建設第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正式踏足垃圾焚燒發電領域。

彼時,我國環保產業隨著國家環境政策持續加碼,進入快速發展期。國內的垃圾處理方式主要以填埋為主,垃圾焚燒發電這種新型垃圾處理方式雖在國外已廣泛應用,在我國卻發展緩慢。數據顯示,當時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廠數量僅47家,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增長空間巨大,發展正當時。

另一方面,廣東作為最早改革開放的前沿省份,一直是經濟和改革的排頭兵,又身處“粵港澳”經濟發展重點區域,人口長期處于凈流入的狀態,垃圾清運量將持續增長,在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垃圾處理問題亟待解決,垃圾焚燒發電可行性提升,需求加速釋放。

廣東省高速發展的經濟與快速增長的人口,確保了廣東省較高的垃圾處理費及龐大的垃圾產生量,粵豐環保扎根廣東、深耕廣東,自第一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東莞橫瀝建設以來,粵豐環保目前近半數項目均位于廣東省,其中茂名市電白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獲“2020–2021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并獲得“ AAA級無害化焚燒廠”評級。電白項目是繼橫瀝項目、東莞粵豐項目、中山項目、湛江項目后第五個“AAA”級垃圾焚燒發電項目。“AAA”級是國內垃圾焚燒領域的最高榮譽,標志著該焚燒廠無害化處理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先天的地理優勢使得粵豐環保的項目運營質量和盈利能力領跑行業。

天時、地利、人和是一個人成功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成功之路中,天時是伯樂、機遇;地利是環境、條件;人和是綜合實力。對企業發展而言,亦是如此,天時是發展時機,地利是地理優勢,人和是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

粵豐環保深諳其道,在具備天時與地利優勢外,粵豐環保勇于革新,敢于升級。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之初,循環流化床作為主流焚燒處理工藝。在此背景下,粵豐環保先行采用機械爐排爐焚燒處理技術,并首創從循環流化床向機械爐排爐的技改升級,成功摸索出一套技術改造和增容擴產經驗,形成創新高效、完善規范的建設、運營、管理體系,實現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和經營效益的顯著提升。

2014年,粵豐環保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緊緊圍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這一核心業務,通過自主開發和外部并購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歷時7年,粵豐環保從2014年的4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發展到2021年底的35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日處理規模從6900噸增長至近52000噸,實現跨越式發展。

現如今,粵豐環保主營垃圾焚燒發電業務遍及全國13個省及直轄市,綜合實力穩居行業第一梯隊,已成功躋身垃圾焚燒發電龍頭企業之列。

市場下沉,粵豐環保主動轉型 業務輕重并舉

垃圾焚燒發電市場下沉,是當前行業發展不可阻擋的趨勢。

今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到2025年,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比重達到65%左右,并鼓勵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日清運量超過300噸地區加快建設垃圾焚燒處理設施。

在近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中提到,因地制宜建設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配備滿足分類清運需求、密封性好、壓縮式的收運車輛,改造垃圾房和轉運站,建設與清運量相適應的垃圾焚燒設施。

可見,國家在大力推進城鎮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未來縣域成為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爭奪的主戰場。但城鎮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規模偏小,政府財政支付能力有限,十分考驗企業投資能力、運營能力等綜合實力,這將使得后入局者甚至小型玩家被迫出局,為粵豐環保這樣的頭部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粵豐環保也在積極探索“轉型”之道。

2017年,粵豐環保引入上實控股作為公司第二大股東,上實控股系上實集團子公司,目前由上海市國資委100%控股。國資的注入,為粵豐環保主業版圖的擴張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2021年6月,粵豐環保擬收購四川上實環境投資發展30%股權,收購事項繼續顯示公司與上實控股成功的戰略伙伴關系。

2022年2月,粵豐環保與上實寶金剛訂立運營管理協議,上實寶金剛委托上海粵豐管理及營運寶山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2021年7月,粵豐環保全資附屬公司億豐發展有限公司2.5億港元收購目標公司在香港持有的商業物業、天臺及兩個停車位。

無論是簽訂垃圾發電項目運營管理合同還是收購物業、智能停車管理等相關企業,都極好地證明了粵豐環保在積極推進業務轉型,拓展輕資產運營業務。此外,粵豐環保將垃圾處理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包括前端垃圾收集、分類、轉運,以及后端爐渣處理和飛灰填埋。

如今,粵豐環保實現了以垃圾焚燒發電為核心,構建了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積極推動智慧城市管理等輕資產業務,逐步實現輕資產化運營。

搭乘“雙碳”東風 深耕主業 穩健向前

圍繞“雙碳”目標,國家大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落實,推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2021年初,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減少生活垃圾填埋處理。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提出,因地制宜發展其他可再生能源,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穩步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

國家出臺多重利好政策來鼓勵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這條“黃金賽道”發展,主要源于垃圾焚燒發電屬于極具碳減排優勢的可再生能源。這一點,身處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多年的粵豐環保最具發言權。

自2014年上市至今,粵豐環保的運營項目累計無害化處理超2000萬噸城市生活垃圾,產生綠色能源超800萬兆瓦時,節約標準煤超260萬噸,并減排超860萬噸二氧化碳。

在“雙碳”背景下,垃圾焚燒發電為企業帶來的優勢遠不止于此。業內人士透露,CCER有望在今年重啟,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可以通過CCER機制參與碳市場交易。根據相關機構測算,假設焚燒發電的平均噸垃圾碳減排量為250kg,噸垃圾發電上網電量280kwh,度電減排量為0.89kg/KWh,當CCER交易價格為30元/噸時,售電收入可增加0.0267元/KWh,業績增厚4.11%。當CCER交易價格超過73元/噸時,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售電收入增厚可達10%。

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粵豐環保正積極探索碳權交易,在2021年6月,就與中國碳中和就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國內及國際碳交易市場認可的碳資產開發咨詢服務訂立戰略合作協議,為企業創造碳資產收益。

環保行業正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發展新階段,粵豐環保將繼續深耕垃圾焚燒發電主業,以提供清潔、可靠和可負擔的優質能源為己任,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減低旗下各項目的氣體排放及物料消耗,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未來,粵豐環保也將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以穩健的步伐,昂首的姿態探索更多市場新機遇,始終踐行“守護綠色生態,奉獻清潔能源”的企業使命,搭乘“雙碳”東風,開啟新征程!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全国无码视频中文字幕,无码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69aV,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最新欧美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精品 |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