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濤啊,麻煩你來我家一趟。廚房的燈不亮了。”10月11日19時許,剛剛走進家門的于海濤接到了洪苑小區李紅艷老人打來的電話。連飯也顧不上吃,他跟家人打了聲招呼,便走出家門。
于海濤是山東濟南歷城區供電公司城區供電中心低壓負責人,2001年入職。從加入供電服務隊伍的那天起,他就一直堅持用心用情服務客戶。
李紅艷老人常年一個人生活,每當家中出現用電問題,總是第一個想到于海濤。
19時10分,于海濤來到老人家里,不到10分鐘就為老人更換了已經老化的開關,老人家中恢復用電。
歷城區老城區老舊小區多,老年居民多。做好供電服務對于海濤和同事來說并不容易。
“那真是費盡腦瓜子、磨破嘴皮子、跑爛鞋底子。”說起供電服務,于海濤感受頗深。作為城區供電中心低壓負責人,他帶領14名同事為7.8萬戶低壓客戶提供供電服務,自己服務其中的大辛莊社區、洪苑小區等老舊小區的6400余戶居民。
洪苑小區有1300多戶居民,居民流動性大。2023年11月,分管洪苑小區的同事退休后,于海濤毫不猶豫地承擔起服務該小區的工作。
他不分工作休息、白天黑夜,逐戶上門了解情況。居民們白天不在家,他就晚上再去,一次次樓上樓下奔波,不知磨壞了多少雙鞋,走了多少里路。最終,他用3個月的時間為小區全部居民建立了服務檔案,并給每戶居民都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方便大家能隨時找到自己。
“小于非常誠心誠意地為我們服務。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打個電話,他都能第一時間解決我們的用電問題。”洪苑小區居民王大爺說。
“只有熟悉掌握客戶情況,才談得上做好服務。‘逐戶上門、登記信息、加強聯系、及時回訪’是大家常說的供電服務‘笨辦法’,也是切實有效的‘好辦法’。”于海濤說。在他看來,解決實際問題沒有捷徑可走,只有眼勤、嘴勤、手勤、腿勤,才能為客戶辦好事、做實事。
供電服務網格是最基礎的服務單元。2021年,在“網上國網”APP推廣應用工作過程中,于海濤充分利用供電服務網格,以擺攤宣傳結合逐戶上門講解的方式,僅用兩個月就幫助2500余戶居民熟練使用“網上國網”APP。
“‘網上國網’APP的使用改變了老城區居民根深蒂固的交費習慣。現在,這里的住戶真正做到了辦電不出戶。”于海濤說。
由于老舊小區很多住戶家中使用的是拉合開關,容易損壞,且安裝位置高,于海濤常常扛著梯子到居民家中維修。
“大爺,我修好了。這個開關位置高,您千萬別自己修,有問題隨時給我打電話。”9月28日,于海濤給洪苑小區14號樓居民李修明大爺家修好拉合開關后說。
為盡量避免老舊小區停電,于海濤和同事除了定期排查隱患、巡檢設備,還主動學習社區網格員工作模式,應用網格小程序及專屬智能終端及時獲取用電報修等信息,滿足社區居民多元化、個性化的用電需求。
“大爺,提前給您拜個年!今天我們過來幫您檢查下電路運行情況,讓您踏實過大年。”今年春節前,于海濤和歷城區供電公司城區供電中心的黨員一起,來到大辛莊社區孤寡老人王大爺家,開展安全用電上門服務活動。
針對供區內的獨居老人,于海濤主動提供上門服務,幫助老人交納電費、檢查維修線路、打掃室內衛生,甚至買菜、做家務。
同時,于海濤主動和社區合作,通過建立微信群等方式與老人們的子女或社區工作人員聯系,建立小區老年客戶服務檔案。在他的帶動下,同事們也紛紛為小區內獨居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成為老人們的“貼心電管家”。
幾年來,于海濤先后5次獲得歷城區供電公司“最美一線員工”“服務之星”等稱號,今年8月被評為“濟南好人”。(張治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