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牡蠣大量上市的季節,在山東乳山牡蠣小鎮,一箱箱肥美的牡蠣正等待發往千家萬戶,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今天發十萬斤貨,大家都抓抓緊……”在乳山市牡蠣小鎮的一處牡蠣加工廠內,一筐筐牡蠣在自動化設備上被沖洗、分揀,打包完成后發往全國各地。高效運作的車間,離不開充足的電力保障。
威海信之源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部車間廠長宋偉剛告訴記者:“這個季節用電量非常大,原本只能采用人工來清洗牡蠣。現在有了充足的電力保障,車間里都用上了自動化設備,現在平均每天能加工10萬斤以上。”
隨著牡蠣小鎮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乳山市海陽所鎮沿海一線企業增至120余家,用電負荷也不斷飆升,企業只能錯峰生產,極大限制了牡蠣的加工時間。對此,國網乳山市供電公司推進建設35千伏銀灣線,增加區域供電的可靠性和承載力。同時考慮到海陽所鎮獨特的地理位置,國網乳山市供電公司先后對當地11條配電線路進行技改,對重點環節進行強化,極大提升了線路設備對極端天氣下的應對能力。
“以前一到大風大浪天的時候,我這心里就怕遇著斷電,一斷電我這換水的閘門就沒法用了,牡蠣苗就泡了湯。電路改造之后,再也沒出現這種情況,我心里也放心多了,我還多承包了好幾畝的池子,想著多賺點兒。”乳山市海陽所鎮牡蠣養殖戶李振川說道。
精致電網的建設改造不僅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也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回鄉創業。
“大家看一下哈,這是我們乳山牡蠣,個大肥美……”記者見到張玉玲時,她正賣力地給手機前的網友們介紹著自家的牡蠣,紛至沓來的訂單讓她干勁十足。幾年前,張玉玲回鄉成立了鮮妹咂特色海產品基地,對牡蠣等特色海產品推行線上線下銷售,建立起“牡蠣+電商”的商貿物流圈。
“前幾年和朋友分享自家牡蠣的照片和視頻的時候半天發不出來,現在村里的電網一改造以后,網絡不是問題了。而且現在村里的機會一點不比外面少,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把乳山牡蠣推向更大的舞臺。”對于未來的發展,張玉玲信心滿滿。
現如今的牡蠣小鎮內有23個村近3萬名村民從事牡蠣養殖和加工銷售,全鎮牡蠣養殖面積60萬畝,年產量50萬噸,產值12億元。產業興旺,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致富。
為持續高質量完成牡蠣小鎮電網建設任務,國網乳山市供電公司還將持續發力。“我們將把牡蠣小鎮電網改造納入今明兩年重點工作計劃,加大投資力度,將對海洋所鎮7條10千伏線路進行改造升級,改造后的牡蠣養殖小鎮,電壓會更穩,為產業發展添動力。”國網乳山市供電公司副總經理李愛國表示。(姜鈺行 肖夢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