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提出,到2025年,氫能產業總產值將達到500億元
近日,安徽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聯合印發《安徽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安徽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目標、技術路徑、空間布局、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規劃》明確,到2025年,氫能產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到2030年,氫能產業總產值達到1200億元。到2035年,形成創新能力強、產業化水平高、配套設施完善、示范應用領先的氫能產業體系,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氫能產業發展示范區和集聚發展高地。
因地制宜發展氫產業
《規劃》明確,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安徽省內率先形成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示范城市群(包括合肥市、六安市、蕪湖市、淮北市、銅陵市、馬鞍山市、阜陽市和滁州市),重點開展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技術研發、裝備制造以及示范應用。同時,充分發揮示范城市群引領及示范作用,帶動、促進兩翼地區氫能產業協同發展,積極融入“長三角”氫走廊的建設。
示范城市群。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示范城市群,依托豐富的科教資源和產業基礎,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促進氫能產業“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推進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等產業鏈各環節全面發展,積極開展燃料電池產品示范推廣,加強多途徑、多領域、多形式的對外合作交流,加大氫能產業科普宣傳力度,營造氫源產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帶動安徽省氫能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兩翼地區。北翼——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依托當地風能、太陽能等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工業副產制氫等規模化制氫產業,兼顧儲氫、運氫技術的研發和裝備制造,為全省氫能產業發展提供穩定、低成本的氫氣來源。南翼——黃山市、池州市、安慶市、宣城市。適度發展工業副產制氫。依托當地的旅游資源,研究開通氫能旅游專線,推廣燃料電池城際客車,進行燃料電池固定式發電在景區的示范應用,著力打造綠色氫能旅游示范區。
力爭構建氫能全產業鏈
作為發展氫能產業的重點任務,安徽未來將實施關鍵技術突破工程、產業創新提升工程、氫能裝備壯大工程、產業鏈條培育工程、示范應用推進工程、基礎設施保障工程、配套體系建設工程、公共宣傳教育工程等8項工程。
《規劃》明確,發揮創新和產業優勢,加快氫能產業領域創新平臺建設,吸引集聚一批高水平人才團隊,集中力量在氫制備、氫儲運、氫加注以及氫應用等領域實現突破。
在產業創新提升工程方面,搭建氫能產業創新平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加快組建一批氫能相關省級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產業創新平臺,積極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加強氫能產業人才培養。以氫能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大力招引氫能領域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團隊和“高精尖”人才來皖創新創業。擴大國內外合作與交流。樹立國際視野,積極引入國外氫能行業龍頭企業。推進關鍵技術成果轉化。進一步完善技術轉移體系,疏通成果轉化渠道。
在示范應用推進工程方面,重點推廣工業副產制氫示范,積極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加快燃料電池產品示范推廣,促進氫能在能源互聯領域示范應用,探索氫能在工業領域的示范應用。
在基礎設施保障工程方面,提升氫能供應保障能力。推進建立氫能儲運體系。加快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整體規劃、合理布局、分步實施”的原則,加快加氫站布局建設,促進加氫基礎設施與燃料電池汽車等產業協同發展。
協同落實氫能政策規劃
《規劃》提出,要健全工作機制。建立由安徽省發展改革、科技、經濟和信息化、財政、交通運輸、應急、能源等部門共同參加的省級氫能產業發展部門聯席會議機制,共同推動落實安徽氫能產業發展戰略、政策和規劃。
推進重大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氫能產業項目納入安徽省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加強協調調度,保障和促進氫能重大項目盡快落地、盡快投產、盡快見效。
營造良好環境。充分利用現有政策渠道,對氫能項目引進、企業培育、科技創新、示范應用、要素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做好氫能產業布局與能耗雙控的銜接,實施用能預算管理,實現用能高效配置。鼓勵試點示范。借鑒京津冀、珠三角、滬蘇浙等地區在發展氫能產業過程中的成功經驗,結合安徽省實際錯位布局,制定安徽省氫能產業試點示范方案,研究在中重型車輛、船舶、儲能、發電等領域開展示范應用,積極探索“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模式,探索適宜安徽省氫能產業的商業化運營模式,重點在完善氫能政策體系、提升關鍵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著力培育一批突破點和亮點,以點帶面,帶動產業加快培育壯大。鼓勵條件相對成熟、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市先行先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