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戶、廠房屋頂,到廢棄礦山、河邊雜地,一片片藍色光伏發電板吸收著陽光,將光能轉化成電能。日前,隨著蕭山區益農鎮、所前鎮等地又有70戶農戶屋頂裝上光伏板,全區第一批光伏整村試點建設持續推進,共有5個村基本完成。
筆者從蕭山區發改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區新增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共計224個,新增裝機容量為10.3353萬千瓦,位居全市第一。
截至目前,蕭山區累計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3973個,總裝機容量為69.2153萬千瓦。其中,企事業單位光伏發電項目1088個,戶用光伏發電項目2885個,累計利用空置屋頂總面積約609萬平方米,正常達產后年可發電6.98億千瓦時,年可節約標煤19.82萬噸,年減少CO2排放52.72萬噸。按每戶家庭年均用電3000千瓦時計算,可供23.06萬戶家庭年用電需要。
不僅如此,蕭山區正積極探索“光伏+設施漁業”等光伏和土地復合開發項目。在益農鎮群圍村、民圍村等地,進行首個“漁光互補”光伏項目試點,將在多個魚塘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下方水域進行魚蝦養殖,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電新模式,充分挖掘農村新能源資源,增加村民與村集體收入。據悉,該項目計劃分兩期開工建設,擬建總裝機容量11萬千瓦,計劃明年7月份前并網,利用坑塘水面面積約93萬平方米。
近年來,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指引下,光伏發電項目憑借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發電量穩定等優勢,發展十分迅速。蕭山區先后出臺了光伏發展補貼及相關鼓勵政策,大力推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去年將13個村列入第一批光伏整村試點,計劃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設與并網。目前,第二批整村光伏開發試點正在展開申報。
蕭山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蕭山區將深入推進光伏整村試點建設和“共富光伏農業提升工程”,在派駐第二紀檢監察組的“組地”聯動下,堅持“以農為先、能源驅動、深度融合、共贏共富”的基本原則,建成一批“光伏+茶(藥、果、林)園”“光伏+設施養殖”“光伏+設施漁業”“光伏+生態修復”等先進標桿項目。另外,蕭山區將積極推進公共機構屋頂光伏建設,提高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的屋頂光伏安裝比例。
來源:杭州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