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道,美國財經媒體CNBC于6月10日表示,臺灣地區作為全球半導體制造先驅,卻面臨嚴峻電力短缺問題,實施限電恐導致減產沖擊全球產業。臺經濟部門能源單位強調,供電都沒有問題,在過去幾年電力都運作的很好,甚至產業需要的綠電也不斷地在開發,畢竟產業是需要跟外界市場競爭。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高級研究員韋伯斯特(Joseph Webster)表示,“臺灣不僅面臨能源緊缺,更重大的問題是電力短缺”。他分析,高度仰賴進口使臺灣格外容易受能源供應中斷影響,雖然停電部分來自電網老化,但實際主因為電價過低推升需求,才導致供應短缺。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臺灣依賴進口滿足逾97%能源需求。臺灣過去7年內經歷3次重大停電,4月又出現多次電力短缺。
工業部門用電占全臺電力消耗約55.3%。韋伯斯特強調,工業部門需要持續且可靠的電力供應,若未來臺灣因供電不足被迫頻繁實行限電,屆時芯片減產,不僅半導體產業將蒙受巨額損失,甚至可能沖擊整體市場、波及全球產業。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先前預測,203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比現今增加1倍,臺灣半導體制造業預計增加236%電力消耗。此外,韋伯斯特也提及人工智能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規模令人訝異,臺灣未來的電力供應因此面臨“相當高的不確定性”。
臺當局能源單位進一步說明,臺電有電網強韌計劃,電網就像神經系統,或者是聯絡的通訊系統,舉例來說強韌后單一主干線會分為雙主干或者3主干線以避免過度集中,當然電網也不能保證絕對不會發生問題,但強韌后在恢復供電的速度會更快。
此外,臺當局能源單位指出,報道提到許多產業都沒有調電價,且電價都很低,但目前我們的做法是電價該反應就反應,當產業需要幫助時就會去補貼,但產業如果可以賺錢就不會特別去補貼,電價并沒有特別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