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分組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草案)》(下稱“能源法草案”)。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23日對能源法草案作了說明。其中強調,要加快建立主體多元、統一開放、競爭有序、有效監管的能源市場體系。
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要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能源法。在此之前,我國相繼出臺了電力法、煤炭法、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等多部單行能源法律法規,但能源領域還缺少一部具有基礎性、統領性的法律。將來能源法的出臺可以彌補這一法律空缺。
能源法草案明確,國家推動能源領域自然壟斷性業務與競爭性業務實行分開經營;協調推動全國統一的能源交易市場建設;要求能源輸送管網設施向符合條件的主體公平、無歧視開放;鼓勵能源領域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產業鏈全鏈條協同推進;推動建立主要由市場因素決定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能源價格調控制度;促進能源領域國際投資和貿易合作。這都體現出能源市場體系建設中的市場化要求。
首先來看主體多元化,這是能源領域形成市場競合格局的重要基礎。
早在2012年,國家能源局就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投資的實施意見,要求列入國家能源規劃的項目,除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間資本開放,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以多種形式參與國家重點能源項目建設和運營。而在其后的十多年間,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能源領域多次被強調。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能源領域的開放大門開得還不夠大,存在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情況。
審議中的能源法是能源領域的綜合性法律,具備基礎性、統領性特征,具有較高的法律層級。希望這部法律的出臺能為民間資本投資提供更高更有效的法律保障,進一步形成主體多元化格局。
其次來看能源價格形成機制,要增強價格形成的透明度。
在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方面,此前發布的能源法征求意見稿要求,能源領域的競爭性環節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國家推動形成主要由能源資源狀況、市場供求關系、環境成本、代際公平可持續等因素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審議中的能源法草案要求推動建立主要由市場因素決定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能源價格調控制度。
當前,居民燃氣價格普遍采取聽證制,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還存在不透明的現象。比如有的地方居民反映燃氣費用支出近來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其背后原因很多地方語焉不詳。這反映出有些地方在價格形成機制方面做得還不夠好,還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增強價格形成的透明度是取得群眾理解信任的最有效渠道,也是能源市場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
能源法征求意見稿要求電力、燃氣、熱力等能源供應企業保障用戶獲得安全、持續、可靠的能源供應服務。除了安全、持續、可靠外,恐怕還要加上性價比適當。
其三是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實施嚴格監管,規范能源市場秩序。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關于開展2024年電力市場秩序突出問題專項監管的通知,聚焦電力市場化交易及市場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電力市場秩序突出問題專項監管。監管包括交易規則執行情況、限制市場競爭情況、信息披露及報送情況等。
這些情況在能源領域的其他方面也存在,同樣需要進行專項監管、嚴格監管,以回應群眾關切。
總之,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要素,不但關系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也深刻影響群眾的切身利益。希望通過能源法這部能源領域綜合性法律的出臺,更加積極推進市場體系建設,真正將主體多元、統一開放、競爭有序、有效監管落到實處。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