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正式開啟“綠證經濟”模式,專家表示,這將為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消費提供一種新的方式,也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6月26日發布的《關于啟用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的公告》稱,為切實提升綠證核發效率,推動綠證核發全覆蓋,定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啟用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
“綠電作為一種新興的能源形式,正逐漸受到全球的關注和青睞。綠證的出現,為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消費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也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建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都在可再生能源電力領域設立了綠證交易機制。構建綠證模式,發展綠證經濟,對我國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和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17年我國試行綠證制度以來,綠證市場總體向好,初步推動全社會形成了較好的綠色電力消費意識。2023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 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明確由國家能源局負責綠證相關管理工作,對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常規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已建檔立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所生產的全部電量核發綠證,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
國家能源局首批核發綠證約1191萬個,涉及項目1168個、發電企業755家。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不斷攀升,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后,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證供應市場。
上述公告稱,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每月以電網企業、電力交易機構提供的數據為基礎,對已建檔立卡的項目上月電量核發綠證。尚未完成建檔立卡的發電企業或項目業主應盡快完成建檔立卡,避免影響綠證正常核發。
張建紅表示,綠證既能實現對可再生能源電量的計量,又代表了可再生能源所生產單位電量的大氣環境貢獻,是一種將可再生能源電力環境效益兌換為經濟收益的交易工具。在綠證機制下,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產生了綠證和上網物理電量兩個分別和獨立的商品,綠證價格體現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對環境貢獻的經濟價值,電價體現了物理電量的商品價值。
張建紅介紹,從環境經濟學角度來看,大氣是自然資本和公共品,可再生能源發電產生的正外部性效應,可通過綠證交易制度對大氣環境貢獻進行補償的市場化機制予以解決;而溫室氣體排放產生的負外部性效應,則可以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對大氣環境使用進行付費的市場化機制予以解決。
“生產的電接入電網后,即發生混同,無法區分來源,通過綠證發行和交易的機制可以解決購買綠電的不確定性。”張建紅說。
國家能源局今年4月在答復有關“戶用光伏電站怎么申請綠證及參與碳市場交易”時表示,戶用分布式光伏需在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上完成項目建檔立卡,對上網部分電量申請綠證,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審核通過后,按月核發,自發自用部分電量的綠證核發政策正在研究中。
該答復稱,用戶可選擇中國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平臺、北京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平臺、廣州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平臺進行綠證交易。參與碳交易相關事項,建議轉生態環境部等相關政策制定單位咨詢。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6月20日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表示,繼續做好綠證核發工作,盡早實現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綠證全覆蓋。同時,要完善綠證交易機制,推動全社會擴大綠色能源消費。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近段時間,多地已完成申報綠證項目數據全量校核。
河南能源監管辦介紹,今年2月、3月,河南能源監管辦順利完成第四批、第五批及前三批需補審的申報綠證項目數據全量校核。針對數據校核中發現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尤其是分布式發電項目存在的填報有關問題,向資質管理中心報告并提出意見建議。
東北能源監管局介紹,按照國家能源局要求,結合實際對全量校核中存在報表格式不統一,校核標準不一致等問題及時進行了糾正。在確保數據校核質量的同時,督促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門、發電企業(項目業主)加快規范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建檔立卡,推動實現東北區域綠色電力證書更為廣泛流動和充分利用。
華北能源監管局也介紹,截至3月份,華北區域內各省級電力交易中心2024年首批綠證核發數據全量校核任務全部完成,簽署意見后已回復各省級電力交易中心。
“綠證經濟本質上也屬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范疇。”張建紅表示,發展綠證經濟,既要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綠證產業鏈,也要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生態共同體。他介紹,當前,發展綠證經濟還面臨不少難題。比如,綠證交易制度尚不完善,國際認可度有待提升,綠證經濟尚處于萌芽狀態等,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創新突破。
張建紅等多位專家建議,不斷優化完善綠證市場制度,未來需研究綠證多次交易的可能性,探索建立綠證二級市場,通過市場化方式推廣綠證交易和應用,增加市場交易量和交易活躍度。探索開發綠證金融產品,通過引入金融資本,壯大綠證市場和綠證產業。加快培育綠證經濟,盡快出臺綠證消費、核銷的細則,引導綠證的消納,做好綠證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選擇綠電—綠氫—氫基燃料—交通運輸項目、綠電—綠氫—化工項目等產業集群試點創建綠證產業共同體。
來源:第一財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