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著力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深化能源領域改革 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大文章”專場,自治區能源局、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深化能源領域改革的舉措和成效,并就下一步如何進一步深化能源領域改革、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助推能源經濟轉型發展等回答記者提問。
據介紹,自治區能源局重點圍繞緊抓快干新能源、傳統能源轉型升級、能源惠民便民3個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在緊抓快干新能源方面,通過建立新能源開發新機制、創新新能源投資合作機制、完善綠電就近消納機制等改革舉措,推動新能源發展提速增效,今年3月內蒙古成為全國首個新能源裝機突破1億千瓦的省區,目前已達到1.1億千瓦,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新能源項目2727萬千瓦,完成治沙面積238萬畝。新能源消納能力明顯增強,風光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啟動綠電交易試點,蒙西地區80%以上綠電進入市場交易,綠電交易規模全國第一。在傳統能源轉型升級方面,完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機制,大力發展煤基新材料,加強煤矸石等煤礦廢棄物循環利用,提升煤炭延鏈增值水平。優化電力市場機制,及時對電力中長期交易做出優化調整,推動電力現貨市場結算蒙西正式運行、蒙東試運行,繼續在全國保持電解鋁、合金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行業電價優勢。完善能源保供機制,嚴格落實電煤、天然氣中長期合同,推動設立內蒙古煤炭交易中心,完善電力需求側響應市場化補償機制,激勵用電企業主動參與系統調節。在能源惠民便民方面,協同推進“溫暖工程”,加快推進“煤改電”設備通電工作,組織做好電力供應保障及配套電網工程建設。目前,民生冬季供暖煤源提前落實到位,完成電采暖設備通電25.7萬戶。持續推進獲得電力改革,全面推行“刷臉辦電”“三零”“三省”服務,辦電時間壓減30%以上,“三零”“三省”服務惠及用戶21萬戶、節省投資超過27億元,不斷提升群眾和企業的電力獲得感。
通過持續深化改革,有力推進內蒙古能源特別是新能源實現了持續快速、高質量發展。目前已確定的17項能源領域改革任務中,3項已取得階段性成效,6項正在積極推進,配合有關部門推進的8項內容也正有序進行。下一步,自治區能源局將聚焦體制機制、統籌布局、創新合作3個方面,以更大力度持續抓好能源領域改革工作,努力把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建設得勢強勁足。
為助推能源經濟轉型發展,自治區自然資源部門著力強化礦產、土地資源要素保障,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內蒙古能源資源利用模式由“簡單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推動能源資源保障模式由“政府驅動”向“市場主導”轉變,推動能源礦業經濟發展模式由“單一原礦產品銷售”向“綠色多元高效利用”轉變。
今年以來,內蒙古將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項目用地布局及規模統籌納入盟市、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啟動完成第四輪礦產資源規劃調整,穩步推進煤炭、稀土等16處能源資源基地建設。針對部分礦山不符合國家、自治區最低生產規模以及能源礦產開發“小散亂”問題,推出了“增儲上產、整合利用、技改升級”新舉措,并全面推動煤炭邊角資源市場化出讓,實現資源連片開發,提升單井產能。除國家規定協議出讓情形外,內蒙古全面實施礦業權市場化出讓,今年以來,完成61宗礦業權市場化出讓,總成交價近190億元。其中,出讓能源類礦產3宗、總成交價約183億元。通過建立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加快辦理用地手續,用地指標應保盡保,全力保障新能源項目用地需求。截至目前,今年內蒙古已批準能源建設項目286個,用地面積1.28萬公頃。同時,礦業權出讓、審批登記全面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將各類勘查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記者 康麗娜 阿妮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