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網公司東莞供電局的技術員小李正為一份項目驗收報告發愁:復雜的流程要求和分散的規章制度讓他無從下手。按照以往經驗,他需要查看多個系統、咨詢多位老員工才能完成任務。如今,通過“企業大腦”輸入“項目驗收流程要求”,AI即刻從海量文件中精準定位條款,并關聯原文與案例,小李感慨:“以前找制度像大海撈針,現在秒出答案,效率翻倍!”
這一場景正是廣東電網公司自主研發的‘’企業大腦”帶來的改變。
2月26日,記者從廣東電網獲悉,這一企業級知識管理平臺正式上線,匯聚各業務域核心知識及外部高質量知識資源,深度融合DeepSeek能力,以“知識+AI”雙引擎提升知識共享復用效率,為管理人員賦能、為基層員工減負,為廣東電網建設對標國際的一流企業提供智力支撐,標志著廣東電網數字化轉型邁出了關鍵一步。
“基層員工常面臨‘制度分散難定位、文件繁多易錯尋’的痛點,‘企業大腦’就是要讓知識主動服務業務。”平臺負責人介紹道。“企業大腦”充分運用AI技術能力,構建了具有深度思考過程的“智能問答服務”,員工輸入問題即可獲得精準答案,例如“如何申請用電增容?”系統不僅解析三級制度庫,還關聯案例模板,甚至生成操作流程圖,實現“即問即答、有據可循”;相較于外網的DeepSeek、豆包等工具,“企業大腦”深度融合電網內部知識,提供更貼近業務的智能化服務。
據悉,該平臺推出的八大智能AI創作服務組件,涵蓋大綱擴寫、標題生成、文本潤色、語種翻譯、智能摘要等功能。某輸電項目團隊負責人王工表示:“AI文本潤色讓報告撰寫效率大幅提升,智能摘要功能一鍵提煉核心內容,省時又精準。”
“企業大腦”匯聚內外部多元知識資源,搭建覆蓋全業務域的企業級知識庫,包含政策法規、經驗案例、表單模板、項目成果等10多萬條知識,并創新建立63個組織知識庫。員工可自主創建專屬知識庫,隨時整理和使用個性化知識。平臺創新打造的“基層首創成果專區”,歸集一線員工的創新實踐。例如,某供電所自研的多個職工創新成果曾被埋沒在部門文件中,如今通過專區展示,迅速被其他單位借鑒應用,實現成果的精準搜索與智能交互。“這讓基層智慧有了發光的機會!”參與者陳班長興奮地說。
同時,“企業大腦”深度融合業務場景,首創“重大項目經驗萃取專區”,聚焦重大項目全周期知識沉淀,對項目文檔、報告等資料進行結構化處理與深度解析,系統性提煉項目實踐中的創新點和管理經驗,形成可復用、可追溯的專題知識庫。某輸電項目團隊負責人王工表示:“以前做新項目總怕踩坑,現在能直接調取同類項目資料,效率提升30%以上。”
此外,平臺對廣東電網業務領域的建設規范、管理方法論及實施案例進行系統性梳理和歸納,形成具有業務邏輯的“企業業務知識地圖”,通過思維導圖等可視化方式直觀展現業務邏輯,實現知識溯源,提高團隊協作效率,便捷知識傳承。
廣東電網表示,未來將不斷完善“企業大腦”的功能與服務,持續接入更豐富的內外部數據,繼續深化知識管理與業務融合進程,推動從“人找知識”到“知識找人”的轉型升級,提升技術、知識等新型生產要素的全要素生產率貢獻度,提高企業運營效率。(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記者張李源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