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汽車產業繼續在全球汽車產業大變局中向上登攀的一年。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汽車行業正迎來新一輪顛覆性變革,新的發展主題也為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今年的兩會中出現了許多企業界的新鮮面孔,諸如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廣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興亞,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鐵西工廠廠長張濤等,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
針對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新技術發展等話題,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從政策引導、產業規范、人才培養等方面建言獻策,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思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張濤這次提案主要關注企業數字化轉型和行業可持續發展。“一是倡導數字化科學,二是深耕可持續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具體來說,希望能大力發展‘綠電’的生產和使用,全方位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她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裝配車間發動機裝調工、高級技師、首席技能大師鹿新弟今年則格外關注氫內燃機產業的發展。鹿新弟對記者表示:“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應加強制氫、儲氫、運氫產業鏈的成熟與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氫能整體利用規模,支撐‘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達成。”
在全國政協委員、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看來,經過近70年努力,我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品類齊全、配套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純電驅動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關于未來的汽車行業發展,苗圩堅定地表示:“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
聚焦科技創新:加快自動駕駛方面立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這是促進數字中國建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部署。
張濤對記者表示,數字化企業轉型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在大數據時代,企業發展與數字化科學已經密不可分,加快數字化科學建設是推動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是順應這一趨勢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
在此次提案中,張濤提出應倡導數字化科學,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具體來說,希望能推進企業的數字化理念革新,推進數字化技術的落地和應用,同時推進數字化人才的培養。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的兩會建議、提案中,ChatGPT、機器人、自動駕駛等前沿科技的詞匯高頻出現,針對數據安全的建議、提案也成為一大亮點。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國家及地方陸續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為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發展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但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存在特殊性,相關法律需要進一步完善。
目前,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正在引領著小米集團進入汽車賽道,其今年在提案方面分別提交了《關于構建完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議》《關于大力發展汽車文化,助力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建議》。
雷軍表示,機器人產業正值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機遇之時。仿生人形機器人是剛柔耦合的復雜動力學系統,與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領域緊密關聯,其發展與突破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他建議,第一,鼓勵扶持科創產業鏈,推進仿生機器人產業規劃布局;第二,支持整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創新聯合體,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第三,構建仿生人形機器人開放產業生態,加速場景應用培育。與此同時,他還建議,加快制定圍繞汽車生命周期和數據生命周期兩條主線的數據安全標準,指導產業發展;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認證制度、數據安全評級及公示制度;構建汽車數據共享機制及平臺,讓各車企間的數據實現流通,將數據轉化為社會生產力。
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連玉明看來:“自動駕駛數據關乎國家安全、社會利益和個人權益,也是產業發展的關鍵驅動。”所以連玉明建議,要完善自動駕駛領域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制定自動駕駛數據分級分類安全規范和自動駕駛數據共享規范,比如自動駕駛汽車在道路測試或實際駕駛運行中發生事故,產生的事故數據必須上報監管部門,同時由監管部門對社會公開共享。而個人信息、商業秘密和國家安全以外的自動駕駛數據,應當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允許自由流動,以促進自動駕駛技術和產業發展。
連玉明還建議,要盡快推動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與頒布,明確自動駕駛系統的合法地位,推進涉及自動駕駛車輛保險、交通事故定責賠償、網絡和數據安全等領域配套立法制度的更新和跟進,并適時啟動自動駕駛法立法。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也指出,我國自動駕駛技術已加速進入車內無人應用階段,但仍處于點狀示范階段,需要政策立法保障以適應真實的規模化場景需求。
對此,他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加快支持自動駕駛無人化商業化政策的擴區復制,加速自動駕駛在真實場景落地。第二,建議加快國家層面政策法規制修訂。第三,建議國家層面加快出臺自動駕駛車輛測試、管理等標準規范,推動自動駕駛系統車輛的測試結果、測試牌照、測試數據等跨省域政策互認。
聚焦綠色發展:探索氫能車落地與多元化應用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步推進節能降碳。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在“雙碳”目標以及在產業加速向“新汽車”轉型的大背景下,探索氫能的落地應用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的熱點建議。
鹿新弟對記者表示:“應將氫內燃機納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支持氫內燃機產業化推廣。工信部應給予氫內燃機與燃料電池同等的待遇,納入環保推廣政策,給予路權及新能源積分認定,在產業發展前期給予同等補貼等。在權利對等后,氫內燃機在零碳排放和成本方面的優勢才能發揮出來。”
與此同時,鹿新弟還認為,應推動針對氫噴射、控制等關鍵核心技術進行國家級科研項目立項,通過對基礎研究的鼓勵和支持,推動氫內燃機技術進步,達到核心技術國際領先,實現產業鏈關鍵技術安全可控;在國家層面,應推進內燃機行業成立氫能內燃機合作聯盟,集合產業企業、高校、院所等優質資源,共同推進氫能內燃機的發展,加強氫內燃機標準體系建設,支撐內燃機行業實現零碳發展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強則提交了“關于強化政策支持,加快氫能規模化發展”的建議。在張國強看來,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后疫情時代綠色經濟復蘇,國際碳交易價格持續上漲,打造低碳氫能已成為全球共識,可再生能源制氫成為發展重點。
基于此,張國強建議:“繼續擴大示范城市群范國,將更多經濟基礎好、氫源豐富、產業配套基礎好的地區納入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先行先試,推廣燃料電池汽車,建立覆蓋城市群的低碳、清潔交通體系,用規模化帶動高質量、低成本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錦龍則建議,引導傳統能源企業布局氫能與傳統能源產業耦合發展,推動礦山、化工園區、城市配送、通勤等領域開通氫能示范路線,并鼓勵企業開展氫能零碳園區和分布式熱電聯供等示范應用;選擇適合燃料電池車輛推廣的重點領域,通過出臺實施車輛優先通行政策給予適當的激勵引導,提升終端用戶的購買意愿和使用經濟性。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