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今天在個人官微發文,介紹自己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建議,分別聚焦加快推進自動駕駛量產、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優化新能源汽車號牌設計、加強“AI換臉擬聲”違法侵權重災區治理。
關于,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雷軍提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增長,產銷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將達1600萬輛,同比增長24.4%。相比用了近10年時間實現年產銷量破百萬輛,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從百萬輛到千萬輛僅用了約6年時間,新的突破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正在加速融合,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智能空間用戶使用時間將大大增加:產業向消費電子產業生態快速融合,這個過程離不開豐富的產業生態支持。充電樁、車載硬件、輔助智能終端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如充電樁建設器持續優化布局,汽車生態設備接口不統一等。為降低重復建設,發揮規模效應,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繁榮發展,保持行業競爭優勢。
因此,雷軍建議:
一、推動充電設施互聯互通。公開調查信息顯示,充電已超越續航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首要因素,提升充電體驗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出臺政策建立統一平臺,推動車企和樁企之間的數據共享與互聯互通,用戶能在統一平臺獲得可用充電樁的信息,避免閑置或低效使用。同時制定統一的超充設備技術標準、通信協議,優先推進新投建、核心商圈以及高速公路等稀缺資源地段存量的大功率快充樁互聯互通。
二、開展車載硬件技術協議標準化建設。汽車作為重要的智能移動空間,用戶對車內駕乘體驗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對車內空氣環境、影音娛樂,交互溝通等場景體驗更加重視,但配套產品較為匱乏,不同品牌分別定義,缺乏統一標準。建議有關部門組織行業共同制定汽車車載硬件和終端設備的接口標準、軟件通訊協議規范,提升生態開發者開發和創新的積極性,增強同類型產品在不同品牌和車型的適配度。
三、鼓勵車企開放智能生態。日常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迎來智能化趨勢,出行、家居、辦公等更是主流智能場景,并有望融為一體。建議國家引導汽車行業借鑒智能家居模式,推進行業內外共同制定車聯網的有關技術和標準,實現多場景智能終端產品互聯互通,促進用戶在車內外智能體驗流暢切換,實現汽車產業生態的高質量發展,助力推進社會數字化、網絡化的持續普及。
本文源自:金融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