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電動汽車 > 動態

2024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熱議行業焦點話題

經濟參考報發布時間:2024-10-11 11:47:01  作者:王存福

  在全球氣候變化挑戰下,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業碳中和的共識。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是產業升級的關鍵方向,不僅推動高質量發展,也為消費市場帶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從起步到成熟期的轉變,新能源汽車成為新動力,在政策和消費需求推動下進入全面市場化階段。近期在海南海口舉辦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業內人士就行業焦點問題展開了熱烈探討。

  “沒有產能過剩的擔憂”

  在大會期間,一輛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頻頻往返于機場與會場,讓參會嘉賓直觀感受中國氫能源車駕乘體驗。此次大會官方指定用車是海馬氫燃料電池汽車7X-H,其穩定的性能、良好的品質與舒適的乘坐體驗頗受好評。

  這已不是海馬氫燃料電池汽車首次亮相于國際舞臺。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海馬氫燃料電池汽車就已嶄露頭角。2024年6月,第一批海馬氫燃料電池汽車7X-H示范運營達到6500公里核算里程,提前達成海南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項目首階段設定的目標。

  海南海馬汽車總經理盧國綱介紹,目前以汽車租賃為主要場景的第二批示范運營也正穩步推進中,累計共有50輛海馬氫燃料電池汽車7X-H開展示范運營,其中網約車運營里程已達10000公里,租賃車平均運營里程已超6000公里,產品質量和性能在運行過程中表現良好。

  海馬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探索是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全球汽車業低碳轉型的縮影。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將以智能電動化為主導,推動產業技術革新和產業鏈升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在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電動車效率優勢明顯,中國汽車市場在零售和出口方面表現強勁,智能化技術助力電動化加速發展。

  崔東樹說,中國政府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設定了節能目標和銷量目標,預計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望進一步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的綠色轉型。

  據統計,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新高,達到了727.9萬輛,同比增長21.3%,市場滲透率突破17%。歐洲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平穩發展,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51.4萬輛,同比增長1.4%;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提升,銷量達到74.8萬輛,同比增長8.6%;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持高速增長,銷量達到了494.4萬輛,同比增長32%,市場滲透率達35.2%。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近5000萬輛,其中,中國累計銷量達到3000萬輛。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949.5萬輛,同比增長37.9%,其中純電和插混的占比分別為70.4%和29.5%,新能源汽車銷量在汽車新車總銷量中的占比達到31.6%。2010年以來累計銷量達2500萬輛。排名前十的整車企業占總銷量的86.8%,排名前六的動力電池企業占總銷量的88.5%。

  但正是源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產能過剩的擔憂也隨之而來,并且逐漸影響到了一些車企的戰略布局。

  中國科協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主席萬鋼說,去年中國的乘用車總銷量是2600多萬輛,其中國際品牌占了50%左右,中國汽車產業開放的水平在持續提升。在銷售市場中,中國汽車84%是在中國國內銷售,而新能源汽車出口雖然去年增加了很多,但是只占總銷售量的7.6%左右。截至2023年底,中國汽車總保有量3.4億輛,千人均240輛左右,而美國和歐洲的千人均分別是850輛和600輛左右。

  “實際上我們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在過去的10多年中,中國有將近1億人脫離了絕對貧困,走在致富的道路上,第一愿望就是有自己的汽車,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市場空間巨大,并沒有產能過剩的擔憂。”萬鋼表示。

  加強產業鏈各方協同

  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它不僅僅是汽車行業的技術革命,更是一個深刻的社會變革,影響著汽車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

  “聰明的車需要智慧的路。”萬鋼指出,車端、云端的融合發展帶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功能結構重塑,要積極探索車路云協同下,可驗證、可回溯的自動駕駛大模型(LDM)生成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并在實踐中持續迭代和進化,不斷提升自動駕駛汽車基于交通規則的博弈能力。

  萬鋼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增長,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基礎設施、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要高度重視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創新,不斷提升動力電池安全性、比能量、環境適應性,持續推進車能互動,加快推進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跨區域、跨領域應用,支撐新能源汽車更大范圍、更大規模推廣應用。

  實際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充電設施規模也隨之多年爆發式增長,作為促進交通能源融合發展的基礎設施,充電設施在滿足電動汽車出行需求的同時,也越來越發揮出能源電力重要“節點”和“支點”作用。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黃學農表示,國家能源局作為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行業主管部門,圍繞布局規劃、建設安裝、運營管理和支撐保障全方位的政策供給,持續優化充電網絡建設布局,不斷完善充電設施監管體系、技術標準體系和電力保障體系,著力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黃學農強調,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面市場化發展新階段,國家能源局將以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為目標,多方協同開展頂層設計,推動充電設施有序建設,促進交能融合技術進步,推動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再上新臺階。

  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對電力供應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車網互動是經濟高效解決大規模新能源汽車供電的最佳路徑,需要能源電力行業與交通汽車行業深化合作,更需要廣大用戶的積極參與,實現新能源汽車與電網的協調發展。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明表示,要強化新能源汽車與電網的協同發展。“十五五”期間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時期,新能源汽車突破億量級別的發展態勢將呈現出新特征、新需求,快速增長的充電負荷,對電網的承載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居民日益增長的充電需求與老舊小區容量不足的矛盾越發凸顯,車網深度融合互動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且更加迫切。

  “為了應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的新挑戰,各行業應協同形成共識,積極行動,協同推進。”李明說。

  如何推動新能源汽車高水平科技創新,也成了市場關注的一個重要維度。當前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革命,正在重組汽車智能化路徑,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加速,推進能源基礎設施的全面轉型和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邱勇表示,下一步中國科技部將堅定不移地推進新能源汽車創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前沿技術領域,深入研判下一代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系統謀劃科技創新的總體戰略,持續加大科研工作。二是積極推動跨部門跨行業協同創新,緊抓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支持重點環節,積極構建更加有力的制度政策體系。三是持續深化科技開放工作,深入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拓寬政府之間交流的深度,參與研究科技資源的共享與合作項目的聯合實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與全球減排工作。

  持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新能源已經成為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汽車品牌的航海時代也正在悄然開啟,但是在取得一系列成績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隱憂。

  從市場表現來看,目前絕大部分中國品牌還是以貿易出口為主,缺少海外市場的屬地化深耕和運營。中國汽車出海的深度和質量都還有很大的空間。同時,一些國家和地區正在通過提高關稅、設置技術標準等手段來限制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應用。

  歐盟委員會10月4日宣布,對自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提議已獲成員國必要支持。該決定一經公布,便引發多方關注。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越來越大。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將損害歐洲自身的利益,同時也會阻礙中歐經濟的發展。在全球綠色低碳、智能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國車企正處于加速全球汽車產業重塑的歷史關口,要積極擁抱新的發展周期,融入到全球產業鏈的變革中去。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穆勒表示,在過去的幾個月中貿易保護事件頻發,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都會影響和抑制自由貿易、引發貿易沖突,也會扭曲市場的發展,因此應該意識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攜手各方共同應對這種挑戰并通過對話方式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

  “在全球范圍內加強開放合作。”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交通領域碳中和的重要途徑,日益成為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共同選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這是全球各國開放合作、共同努力的成果,是行業企業協同創新、聚力突破的成果。

  “國際合作,互學互鑒、跨界協作是推進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的必然選擇。”萬鋼強調,要持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共同突破阻礙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構建公平、透明、開放、非歧視的國際汽車產業貿易和投資相結合的發展環境,持續發揮多雙邊國際合作平臺作用,把溝通交流的橋梁建得更牢固、把合作共贏的紐帶系得更加緊密。

  來源:經濟參考報記者 王存福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全国无码视频中文字幕,无码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69aV,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 飘花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 亚洲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丝袜 | 五月激情婷婷丁香综合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