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聲炮響荒原豎井架到實施管理整合,國家能源集團雁寶能源的改革步伐不曾停歇,經歷了開發創業的艱辛、勵精圖治的探索、改革大潮的洗禮、市場低谷的挑戰、浴火重生的奮起,發展的腳步歷久彌堅。
牢牢把握發展機遇,積極應對困難挑戰,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雁寶能源,聚焦主責主業,堅定“瘦身健體”,堅持“精干高效”,著力扭虧脫困,加快國企改革步伐,煤炭產銷、智能礦山、綠色礦山等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讓老國企煥發出新的活力。
艱難跋涉 開啟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
2015年,大雁公司被國資委認定為掛牌督導“特困企業”。“艱難”一詞在這個老企業不時出現,且越發沉重。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既無退路,那就堅定信念、背水一戰。
一場老國有企業的改革脫困“突圍之戰”就此“打響”。
大雁公司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調整變革,在產業發展上做出了諸多嘗試,但作為煤炭企業,主業不突出,非煤產業散而雜,缺乏市場競爭力,造成“主業盈利輔業虧”“以主養輔”的局面,經營風險得不到有效控制,形成一些虧損“暗井”。
按照《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大雁公司全面對產業結構進行梳理分析,堅定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尊重市場規律,堅持與改革相結合,“一企一策”制定方案,非主業、非優勢經營性法人單位堅決退出,內部輔助服務機構大規模整合,依法依規大幅壓減法人、瘦身健體、止虧止血。通過一系列機構優化整合撤并,處級建制由39個精簡到22個,減少了44%;基層單位由21個減少到8個,減少了62%。法人單位由14家“壓減”至5家,法人總數減少了64%。大雁公司實現煤炭主業優化經營管控,主責主業更加突出,經營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創效增盈基礎不斷夯實。
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持續將“三項制度”改革引向深入,激活了這沉寂多年的一池水。2013年,大雁公司員工總數13221人、在崗職工11212人。通過實施“思想動員+薪酬引導+配套政策”,一輪又一輪的定崗定編、一場又一場的競選淘汰、一個又一個崗位的分流安置,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2020年,大雁公司員工總數8408人,較2013年減少4813人,減幅36%;在崗員工3997人,較2013年減少7215人,減幅64%。礦處級人員由143人減少到80人;科隊級人員由777人減少到285人。
“觀念一轉天地寬”。大雁公司通過將“三項制度”與機構壓減、化解歷史遺留問題、企業減虧脫困統籌謀劃,逐步化解“癥結”,達到精干高效目標。
大雁公司開發建設50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陸續承擔了礦區供熱、供水、排水、交通、環衛、綠化、物業管理等企業辦社會職能,從業人員1200余人,每年負擔費用1.2億元。
面對政策機遇,不容猶豫;面對困難挑戰,絕不退縮。大雁公司歷經1100多天的艱辛努力,200余次的內外部會議商討談判,簽訂協議28份,陸續破解了“大企業、小政府”無力接收、邊遠工礦區接盤單位難以落實、過渡期設置及費用標準等難題,提前1年實現了資產、職能、業務的徹底移交。
國家能源集團將“處僵治困”作為重大政治使命,集團領導陸續赴大雁公司調研指導改革脫困工作,現場辦公推動問題解決,不僅為大雁公司改革脫困營造了良好的內外部環境,也激發了廣大員工改革脫困的斗志。2020年6月末大雁公司實現利潤5400萬元,多年來首次實現年中盈利。
融合聚力 改革之路披荊斬棘次第花開
2020年10月14日,國家能源集團從高質量發展的大局出發,經過通盤考慮、反復醞釀、慎重研究,做出重大決策——大雁公司與寶日希勒能源進行區域化管理整合。自此,大雁公司(寶日希勒能源)的大幕正式拉開,一個歷史厚重卻又宛如新生的能源企業,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大潮中蓄勢揚帆、劈波斬浪。
改革創新是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
當新一輪改革的沖鋒號又一次吹響,雁寶能源堅定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國家能源集團“六個開新局”總體部署,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線,銳意進取、奮力攻堅,將改革不斷推向深入。
怎樣在困境中“破局”,在常態下“創新”?實踐證明,只有在制度改革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上統籌施策,才能激發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力。
精耕細作,制度創新的“良種”不斷播撒。公司系統制定“十四五”規劃,明確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方向和路徑;開展“制度建設年”活動,以“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為目標,修訂完善制度362項,編制流程圖376項;推動業務集約高效發展,完成新聞、信息、招標采購、物資供應等同質化業務整合;建立市場化資源共享體系,優化兩公司資源配置;建立產銷協同體系,進一步提升了區域市場話語權和品牌影響力。
統籌施策,制度改革的“苗圃”枝繁葉茂。深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實施崗位、崗級、薪酬優化項目,統一管理標準;進一步精簡機構、壓縮人員,大雁板塊在崗職工壓減至3475人,寶日希勒板塊在崗職工壓減至2275人。加強人才梯隊建設,管理整合至今調整、選拔處級管理人員118人,其中,選拔“80后”年輕處級管理人員25人,占處級選拔總數的61%。此外,選拔“90后”科級干部3人,干部隊伍結構持續優化,極大提升了干事創業活力。
承壓前行,歷史遺留的“沉疴”逐步痊愈。公司梳理出歷史遺留問題清單,定點爆破,靶向發力,打通堵點,消解痛點,擊中要點,一項一項打響攻堅戰。參股企業紅花爾基水電公司實現掛牌轉讓,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的股權問題,收回投資損失1.024億元。落實集團公司虧損企業治理工作的統一部署,4戶虧損企業3戶扭虧為盈。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歷史遺留問題基本解決,“三供一業”維修改造完成80.5%,2022年9月前將全面完成。
怎樣走好新時代煤炭企業高質量發展道路?實踐證明,必須始終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條主線,聚焦煤炭清潔開采,依靠科技實現安全高效。
綠色發展,讓企業煥發生機。自“東部草原區大型煤電基地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技術及示范”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落戶公司后,一幅綠意濃濃的壯美畫卷便徐徐展開。公司制定了“1+2+6+N”生態環保建設路徑,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加大資金投入,打造亮點工程,全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如今,寶日希勒露天礦、雁南礦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扎尼河露天礦入選“內蒙古自治區級綠色礦山名錄”,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雁寶。
智能建設,讓企業日新月異。加快信息技術與煤炭產業深度融合,公司在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極寒5G無人駕駛”,公司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便在全國領先完成了露天煤礦無人駕駛項目的一系列測試,成功通過了項目驗收和科技成果鑒定,創造了“五個第一”,貢獻了“十個標準”,開創了極寒地區無人駕駛礦卡編組運行的先例,填補了極寒地區礦山設備無人化技術領域的多項空白,成為煤炭行業無人駕駛領域標準建設的領跑者。
防疫保供,讓企業凸顯擔當。整合一年多以來,雁寶能源在積極應對疫情的同時,多措并舉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實現防疫、生產“兩不誤”,彰顯了央企的責任擔當。2021年,大雁公司實現利潤0.9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的歷史性轉變;寶日希勒能源實現利潤20.65億元,同比增加9.95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進入2022年新的發展機遇期,雁寶能源以“思想作風建設年”“深化改革突破年”“經營管理提升年”“三項工程”為抓手,以穩定能源供應為根本,以管理提升高質量發展為路徑,在作風建設上用功,在精細管理上發力,在深化改革上精耕,積極推進一流能源企業建設步代,1至5月份煤炭產量1614.7萬噸,同比增長13.4%;銷量1610萬噸,同比增長13%,能源“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在雁寶人堅定有力的擔當作為中更加凸顯。
回望征途千山遠,翹首前路萬木春。將改革進行到底,以奮斗鑄就未來。雁寶能源將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煤炭能源主戰場,以低碳綠色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再創佳績,再尋突破,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