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能建廣東院中標南方電網公司陽江三山島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勘察設計及海上工程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項目,項目的建設實施將為深遠海綠電大規模送出提供“新解法”。
“新解法”:
海上風電“直”送負荷中心
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逐漸向深遠海挺進,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憑借輸送容量大、距離遠、控制靈活等優點,成為了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大規模送出的關鍵技術之一。
三山島海上風電場一至四項目位于陽江市海陵島南側近海深水區海域,總規劃裝機容量為2000兆瓦,海纜輸電距離約115公里,是名副其實的“大容量、遠距離”。
三山島海上風電柔直工程包括海陸兩部分,將在海上建設一座±500千伏海上換流站,通過1回115公里500千伏直流海底電纜送至陸上海纜轉架空終端站,再通過約180公里直流架空線接入受端±500千伏江門古勞換流站,把三山島海上風電場一至四項目的綠電源源不斷送往粵港澳大灣區。
與常規海上風電項目送出方案不同,該項目不僅在海上部分采用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風電登陸后,陸上電能傳輸還將繼續采用直流輸電技術——以直流架空線方式將清潔電能直接送至大灣區負荷中心。
“風電登陸后,以往常常依賴‘登陸點換流站+交流架空線’方式實現陸上電能傳輸,所占陸上走廊容量約3000兆瓦/回;如果將大規模電能匯集后,通過直流架空線直送負荷中心,其輸送容量可達10000兆瓦/回,陸上走廊將節省70%。”
海上和陸上部分均采用直流輸電技術,可實現海陸高效協同,不僅可節約大量海底路由、沿海土地資源和陸上輸電走廊,還將有效緩解負荷中心地區電網短路電流超標問題。
作為世界首個超大規模、海陸一體超高壓柔性直流輸電工程,該項目將創新采用多項世界或國內首創技術,對大規模、深遠海域海上風電集約開發和送出,推動海上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接下來,中國能建廣東院將發揮在海上風電和柔性直流輸電領域的技術優勢,深入開展調研論證、技術攻關和創新實踐,用設計創新力量提升工程品質,高標準高質量推進三山島項目建設,為推動海上風電領域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助力海洋強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