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的海風,為江蘇省如東縣“吹”來用之不竭的綠色能源。從2002年起,如東縣立足沿海風力資源富集區的優勢,著力推進風電資源開發。如今,在如東縣86千米的海岸線上,矗立著上千架風電機組。與此同時,如東縣還擁有104萬畝灘涂,太陽能資源富集。今年1~9月,當地新能源發電并網電量超過114億千瓦時,已超過如東地區2023年全社會用電量。
追風逐日間,如東在新能源賽道上加速奔跑,實現了綠色能源產業由弱到強的轉變。
如東縣供電公司加速構建沿海綠電就近消納體系,打造“綠色智聯”管理服務平臺,探索綠電全過程溯源,推進沿海地區工業園區綠色用能,促進當地綠色發展。
建平臺算數據 促新能源電量消納
如東縣有著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集群,隨風而動的風機葉片晝夜不息。
從2002年國家首個風電特許權項目落戶如東縣至今,當地已建成32座風電場,風電總裝機規模超563萬千瓦,占江蘇省風電總裝機容量的近四分之一,其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483萬千瓦,約占全省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的41%。如東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風電第一縣”。
如東縣沿海地區風光新能源場站航拍圖。
與此同時,如東利用灘涂推廣水上發電、水下特色養殖的立體化“漁光互補”模式,發展光伏發電。截至目前,如東縣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超過170萬千瓦。
為了全面提升新能源電量消納水平,如東縣供電公司于2023年年底打造了“綠色智聯”管服平臺,并以220千伏雙南變電站供區作為試點,對供區內的變電站、線路、企業客戶等開展綠電占比分析,實現“綠電溯源”。
“綠色智聯”管服平臺覆蓋區域內1座220千伏變電站、4座110千伏變電站以及110多家企業。基于每5分鐘從電網調度系統實時提取的電力潮流數據,“綠色智聯”管服平臺可以計算分析綠電的實時流向以及供區內企業實時綠電占比等數據。
“該平臺可匯集地區負荷曲線、新能源發電機組出力、客戶碳排放等數據,預測風光發電功率,結合負荷情況,利用儲能進行調控,為調度部門提供更合理的調控策略建議。”如東縣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電網企業可根據平臺預測結果并結合供區用電負荷情況,實現綠電的就近就地消納,并利用儲能等手段實時調控,促進新能源電量全額消納。
按需求提建議 助力企業多用綠電
依托綠電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如東縣涌現出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
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是近年來當地政府重點打造的低(零)碳產業園,已吸引百余家企業落戶,形成以醫藥、農藥、高分子材料為主導的三大產業板塊。這里得天獨厚的綠能優勢讓眾多企業享受到了清潔用能的紅利。
如東縣供電公司能效服務小組成員為農藥生產企業制訂用能方案。
江蘇優嘉植物保護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該企業是一家農藥生產企業,自建立之初就致力于從源頭實現減污減排。
2023年年底,依托“綠色智聯”管服平臺數據,如東縣供電公司發現,優嘉植保的110千伏供電線路從雙南變電站直出,風光等新能源大發時,優嘉植保的綠電使用占比達到95%以上。此后,如東縣供電公司將平臺預測的發電功率提前告知優嘉植保。企業據此靈活調整生產線運行時間,提高綠電使用占比,為該企業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奠定了基礎。
據“綠色智聯”管服平臺測算,1~8月,優嘉植保累計用電量達2.71億千瓦時,其中綠電超過2.2億千瓦時,綠電使用占比達到80%。
如東縣供電公司還組建了能效服務小組,走訪供區內企業,針對企業用能需求量身定制經濟合理的用能策略,推動企業生產時間與綠電大發時段高度契合,提高企業生產綠電占比。
確保快速并網 服務新型儲能發展
2023年,如東當地以風電為主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向電網輸送清潔電力137億千瓦時,是如東縣全年全社會用電量的1.4倍。
但新能源發電與生俱來的“看天吃飯”屬性,讓風電、光伏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等特征。為了徹底解決新能源電量消納問題,如東縣供電公司決定采用新能源+“超級充電寶”的風光配儲方案。
如東縣供電公司員工協助儲能電站參與江蘇省儲能集中調用。
如東縣加速布局新型儲能產業,先后引進天楹重力儲能、豐儲共享儲能以及中廣核儲能3個新型儲能項目,建設規模接近江蘇省新型儲能項目規劃的四分之一。如東縣供電公司繪制“如東新能源地理信息分布圖”和“電網資源一張圖”,對全縣所有新能源發電及儲能項目進行摸排,優先推送條件成熟、消納能力強的儲能項目進入實施庫,并優先利用預留的電網通道,確保儲能項目快速并網。
年初以來,如東縣已有超過35萬千瓦新型儲能并入電網,目前如東縣新型儲能并網容量已達55萬千瓦,按照每天“兩充兩放”,可向電網放電約220萬千瓦時。迎峰度夏期間,如東當地的新型儲能累計充放電超過1.9億千瓦時。
與此同時,如東縣供電公司全面加強電網建設,充分盤活存量電網資源,預留并網通道,滿足新能源電源就地、就近、就低接入需求。截至目前,如東已經建成500千伏線路103.4千米、220千伏線路665千米、110千伏線路762千米,其中65%以上涉及風電消納。(章岑 張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