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管理,工業和信息化部8月14日對《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以下簡稱《規范條件》)公開征求意見。
《規范條件》從企業布局與項目選址、綜合利用能力、產品質量、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人身健康等方面,對開展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業務的企業提出要求。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規范條件》通過更加具體和細化的標準規范,明確了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利用等各個環節的要求,使得行業內的企業能夠更加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也成為新焦點,包括動力電池、環保、汽車等在內的A股上市公司,紛紛布局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項目。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鋰電池回收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4—2031年)》顯示,隨著國內動力電池退役量的不斷上漲,以及鎳鈷錳鋰等金屬資源價格高位,中國鋰電池回收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由2019年的35.0億元上漲至2023年的223.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9.07%。該報告預計2031年國內鋰電池回收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881億元,2024年至2031年行業年均復合增速達33.96%。
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在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例如,企業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方面的投入較大,導致回收成本較高,缺乏價格競爭優勢,而市場上仍有部分“小作坊”企業,因其成本優勢,通過抬高回收價格引發價格戰,最終導致惡性競爭。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競爭格局相對較為分散,這是限制行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規范條件》通過進一步細化行業標準規范,為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尤其是通過“白名單”等方式,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對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涉及多個環節,可以推動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包括電池制造商、回收企業、材料供應商等。《規范條件》通過明確廢舊動力電池的再生利用要求,提高了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率,減少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也為行業進一步樹立了標準和規范,有助于遏制行業亂象,規范市場秩序,保護正規企業的合法權益。
來源:證券日報 記者 郭冀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