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漸暖,蓬勃向上的生機在空氣中涌動,煥發奮進的力量。在北京昌平信息港算力中心的機房內,一排排Atlas 800T智算服務器燈光閃爍。這里是中國移動算力中心北京節點,超1000P的高并發算力由此“奔涌”而出。自“東數西算”工程啟動以來,京津冀三地不斷夯實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以北京為核心、天津為支撐、河北為承接的協同發展格局。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第二個十年的開局之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中國移動積極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國家樞紐節點建設,以算力“加速跑”助力協同發展開創新局面,為織就全國算力“一張網”貢獻數智力量。
算網筑根基 優化算力資源統籌供給
響應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國家樞紐節點的建設要求,中國移動通過400G直聯光傳輸網,為北京、天津、河北構建起“環京2毫秒、京津冀3毫秒”的時延圈,達成三地間智能算力的全光無損傳輸,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東數西算”工程筑牢了堅實的網絡根基。
400G直聯光傳輸網是一種長距離光信號傳輸網絡設備,相比上一代干線網絡,傳輸帶寬提升了4倍,相當于將傳輸“單車道”變成“四車道”。在時延、能耗、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時,安全能力全面升級,為算力并網和協同提供了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中國移動北京公司承接了全國首個算力互聯互通和運行服務雙平臺的建設工作。截至目前,作為該平臺最大的算力供給方,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已完成超3000P智算算力資源上報。
作為北京算力溢出需求的主要承載區,河北目前投運服務器超390萬臺,在用算力約占京津冀地區總量的69%。中國移動建設的京津冀(廊坊)數據中心地處北京、天津、雄安中間地帶,4棟數據中心機房具備1.6萬機架的裝機能力。數據中心IDC出口帶寬5.2T,直連中國移動骨干網和省網核心,提供快速響應、快速開通、高質量、高可靠的信息化服務。
中國移動京津冀(保定)數據中心
中國移動京津冀(天津)西青數據中心是天津地區最大規模的數據中心,承載能力超1.4萬架,總設計規模達5000PFLOPS。該中心秉承“算網融合統一”原則,打造云網融合、算網一體的算力調度平臺,實現“京津冀核心城區2毫秒、全市1毫秒、城區0.5毫秒”低時延圈,為加快構建“北京研發—天津制造”創新轉化格局提供超強算網支撐。
如今,京津冀數據互通,中心節點服務器總規模超過1.2萬臺,實現區域100%覆蓋。通過資源共享、設施共建等方式,京津冀跨區域要素配置效率進一步提升,為云計算、移動計算、物聯網等領域提供了高質量通用算力服務。
算力賦新能 助推千行百業智慧升級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京津冀算力規模占全國1/3以上,智能算力占全國比重超25%;文心一言、智譜華章、360智腦等AI大模型共有53個,占全國45%。
作為京津冀地區智能算力的核心,中國移動算力中心北京節點占地約5.7萬平方米,部署近4000張AI加速卡,AI芯片國產化率33%。自2024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以來,為京津冀蒙區域內從事人工智能以及大模型訓推等前沿技術研發的機構提供了超1000P的高并發算力。
中國移動北京公司智算中心機房
據介紹,依托自主研發的“九天”千億多模態基座大模型,中國移動打造了“AI產品業務生態平臺”,目前已匯聚訊飛、智譜等10多款業界主流通專模型,打造“智看、智想、智寫、智問、智數”AI+產品應用,在企業辦公等領域形成近40項AI應用能力,服務首都數智經濟發展。
在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上,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與雙懸臂自動化軌道吊緊密配合,岸橋精準抓取、集裝箱自動裝卸、集卡自動行駛、智慧閘口、智能理貨、自動化垂直裝卸、智能化拆解鎖……碼頭作業井然有序、一氣呵成,現場卻空無一人。中國移動讓5G、AI等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的有力引擎,助力天津港打造世界一流的5G智慧港口、綠色港口。
中國移動助力天津港打造5G智慧港口
算力不僅支撐著“產業大腦”持續運轉,還服務于更多應用場景。中國移動北京公司以政務、金融、教育、醫療、能源、文旅和傳媒七大行業為重點發展方向,聯合40多家合作伙伴,開發出100多項原子能力,推出諸如智能問答助手、智慧看店助手、智能數據分析等近10款產品。
在北京,京雄高速(北京段)的最內側車道被預留為“智能網聯車專用車道”,未來將支持全路段自動駕駛;在保定,經過數字化升級改造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將辦件效率提升60%;在雄安新區,智慧教育云平臺幫助學校建立教師、學生個人發展檔案,為開展個性化教育提供參考;在天津,“云+5G+行業”已在5G智慧城市等十多個領域應用……算力正在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滲透,賦能各行各業悄然“智變”,全方位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
接下來,中國移動將積極融入京津冀算力互聯工程建設,使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的社會級服務,以數智賦能京津冀協同高質量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