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重點工作研討班提出,“提升優質服務水平”“全力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公司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創新供電服務舉措,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提升供電服務品質,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提供便捷、智能、綠色的供電保障。
精準施策 賦能京津冀協同發展
202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新十年。11年來,京津冀經濟總量連跨6個萬億元臺階,協同發展持續縱深推進,交出了沉甸甸的成績單。
“天津的用電報裝業務在北京就能直接辦,‘跨省辦’真是太方便了。”北京安達威爾航空技術有限公司的陶先生說。5月13日,該公司在天津空港經濟區投資的航空機載設備及航空維修產業基地項目進入竣工驗收階段。國網天津東麗供電公司客戶經理在現場仔細核查驗收資料與施工質量,確保后續送電工作順利完成。
此前,陶先生在“網上國網”APP提交用電報裝業務申請,國網北京順義供電公司員工完成陶先生用電報裝業務的受理工作后,與國網東麗供電公司共享辦電信息。國網東麗供電公司員工線上完成工單信息審核后,第一時間與陶先生取得聯系,開展現場勘查,制訂供電方案。
國網北京順義供電公司員工為客戶辦理供電“跨省辦”業務。
國網北京電力緊跟企業和群眾異地辦電需求,所屬16家供電公司先后與國網天津電力、國網冀北電力、國網河北電力建立“跨省辦”合作機制,依托“網上國網”APP,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跨地域辦理業擴報裝、用電增容等16項用電業務,推動京津冀企業和群眾異地辦電服務向“一地、一窗、一次”轉變,極大節省企業辦電的時間和成本,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添動力。
國網河北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員工在雄安體育中心建設現場走訪服務。
5月9日,位于河北雄安新區啟動區的中國中化大廈項目現場,大廈主體結構已全面封頂,正在有序進行裝修施工。2024年9月底,按照工程進度,大廈樓宇內部電力需提前供應。國網河北雄安新區供電公司第一時間組織專人到現場協調,僅用45天就完成相關配套工程并驗收送電。國網河北電力緊跟新區規劃建設時序,深化實施“獲得電力馬上辦”服務,推行“一個項目、一個團隊、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定制式服務,高效保障客戶用電早接、快接。截至目前,該公司在雄安新區已投運開關站144座、配電室1044座,保障380余個重點項目快速辦電。
穩供強基 激發長三角創新活力
高可靠性供電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保障。長三角地區經濟活躍、開放程度高、創新能力強。公司深挖客戶用電訴求,持續強化供電保障能力,提升供電服務品質,為勇立潮頭的長三角注入強勁動能。
5月7日,在健適醫療器械(無錫)有限公司廠區,神經介入等產品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醫療器械對于電能質量要求極高。供電不足以及電能質量下降將直接導致醫療設備故障。”企業電力負責人袁淵說。
國網江蘇無錫供電公司以持續可靠供電為目標,通過全方位用能勘察,為其量身定制“光儲充+微電網+能源增值服務”方案,為企業提供包含399.04千瓦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和108千瓦儲能電池的用能保障,打造企業智能微電網項目。
國網江蘇無錫供電公司員工向醫療器械企業負責人介紹雙面太陽能電池板優勢。
針對先進制造業園區及企業高可靠性用電需求,國網江蘇電力挖掘多類型、可調節資源參與電網調節潛力,積極打造智能微電網項目,聚合分布式光伏、儲能等多類型資源,提升局域負荷自平衡和應急供電能力,為企業生產提供持續、穩定的電能。
國網浙江杭州供電公司員工檢測客戶用能質量。
國網浙江電力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立足浙江“山海多能互補電源集群”的資源特征,發揮區域電網互濟樞紐與能源智慧調節樞紐的基礎優勢,構建“大受端下大消納、大樞紐下大調節、大經濟下大支撐”三大場景,推動更多西南、西北地區清潔能源輸入,提升清潔能源跨區消納能力。該公司建設“主網、配電網、數字化電網”三張網,打造“城、鄉、山、海”等典型場景配電網、微電網融合示范項目,在麗水建設智慧能源互聯示范項目,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為企業發展提供可靠支撐。
“我們能順利入駐,離不開電力公司的提速服務。”5月12日,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負責人劉松說。為保障該研發中心安全可靠供電,國網上海電力借鑒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保電經驗,采用以220千伏干練站和綠洲站作為電源點的雙電源供電模式,全力保障客戶用電需求。
國網上海青浦供電公司員工對華為研發中心用電設備進行檢查。
國網上海電力緊貼產業脈動,以接電提速、穩定用電、用能優化為核心目標,全面推行“先導式”主動服務模式,提前介入供電方案制訂、圖紙設計等關鍵環節。該公司啟動“服務哨兵”機制,配備專人緊盯項目進展,多部門聯合解決跨部門信息滯后堵點難題,推動重大項目接電提速,為民營經濟,尤其是高新技術類民營企業提供全周期電力支撐。
全鏈條服務 助力成渝綠色轉型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指引下,成一山兩翼、渝兩江四岸,西部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加速崛起、動能澎湃。
國網四川、重慶電力堅持一體化發展思路,加快推動形成川渝特高壓交流環網,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4年12月建成投運的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每年可從川西等地區向四川、重慶負荷中心輸送清潔電能350億千瓦時,推動成渝兩地電網實現水火互補、電力余缺互濟。
5月12日,在四川成都市郫都區新希望華西乳業工廠車間里,一箱箱牛奶經過殺菌、檢測、包裝等環節后,等待運往配送點。屋頂上的藍色光伏板將電能源源不斷送到車間,驅動生產線高效運轉。2024年5月,新希望華西乳業計劃建設0.42萬千瓦分布式光伏項目,國網四川成都供電公司“電力精算師”黃杰了解企業需求后,成立服務專班,分析工廠施工工藝、生產流程及用電需求,測算近三年用電數據及光伏發電曲線,為企業量身定制建設方案,節約項目成本23萬元。
國網四川成都供電公司員工在乳業工廠檢查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
“光伏項目投運至今,發電量約260萬千瓦時,相當于節約了184萬元電費。”新希望乳業副總經理張宗元說。截至目前,電力精算服務累計幫助企業降低用電成本近2億元。
國網重慶永川供電公司員工對汽車企業光伏設施開展安全巡檢。
在長城汽車重慶分公司25萬平方米的屋頂,鋪設了43853塊單晶硅板。這座年發電1680萬千瓦時的“空中電站”,藏著國網重慶永川供電公司為企業精心打造的“智慧能源網”——72臺組串式逆變器將直流電轉化為產線動能,9臺2500千伏安變壓器保障可靠供電。國網重慶電力通過全鏈條服務,協助企業開展設備載荷檢測和運行維護,聯合攻克屋頂防水、電磁兼容等技術難題,讓綠色電能與智能制造深度交融。如今,這座每小時下線35輛新車的“黑燈工廠”,正以“每度電創造18元產值”的效率,成為“重慶智造”的綠色標桿。
評論